2009-07-10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每年初夏,餐饮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菜便是龙虾,用“一虾风行”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既然龙虾价高又有如此大的市场,为何不动员农户多养一点呢?针对这一话题,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调查。
价格高销路好
7月1日上午,记者分别来到北海、南海农贸市场,转遍整个市场只发现5个卖龙虾的摊点(北海3个,南海2个),且规模都不大。记者了解到,正常的“统货”要8元一斤左右,要是买经过挑选、上“规格”、每只重达7钱左右的龙虾,那么每斤要14元左右,1两以上的则达到16元每斤!据卖龙虾的纪师傅说,现在龙虾价格暴涨,而且货源很紧,基本上供不应求,但收龙虾时的底价也很高,所以赚的钱也没有以前多了,现在销售就玩的个量。在同纪师傅的交谈中记者得知,我市的龙虾主要还是来自本地的高邮湖、甘垛、司徒等,但这部分龙虾货源基本上被龙虾馆、饭店“吞没”,在市场上卖的大多是农民通过“地笼”捕捉到的,还有一部分是在高邮湖捕捞上来的,现在外地有商贩来收购龙虾几乎是“一虾难求”。
农贸市场龙虾的价格这么高,那么龙虾馆及饭店烧制好的龙虾价格又是多少呢?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位于城北薇风大道东侧龙虾馆比较集中的地段。只见不到200米长的一段路,卖龙虾的餐馆就有15家之多,他们都以龙虾作为时令特色菜招徕顾客,且打出的牌子也“五花八门”。什么十三香龙虾、大骨头龙虾、清水龙虾、牛奶龙虾、金牌龙虾等等,记者在这些店面门前看到,只见龙虾馆的服务员各自在店门口“一字排开”,都是在清理龙虾。
记者发现,这里的龙虾“规格”比较一致,一只都有7至8钱重。某龙虾馆老板娘告诉记者,像这种规格的龙虾进货价格要13元到14元一斤,而且货源比较紧张。记者翻开龙虾价目单发现,小分38元,中分68元,大分128元,如果龙虾里再加上“大骨头”烧(大骨头就是猪骨头)“大骨头”每只另加8元。难怪不少人感叹:以前龙虾不值钱又没有人吃,现在身价暴涨,成了城里畅销的“时令菜”!据介绍,每天中午和晚上,这里的龙虾馆生意都不错,平均每家都要卖到10份以上。且龙虾馆、饭店上桌的龙虾每只都要达到3至4元。记者从市商贸总公司了解到,剔除市民在家里烧制的龙虾不算,目前高邮城区有近30家龙虾馆,600多家饭店,每天大约要消费龙虾6吨以上,货源除自高邮本地,还有部分来自江都、淮安等地。
扩大养殖难以推开
龙虾价格这么高,又有这样大的消费市场,为什么不扩大养殖规模多养一点呢?
记者在市农林局采访了解到,目前高邮的龙虾养殖规模大概在1500亩左右,主要集中在甘垛镇和司徒镇。亩产200多斤,亩均效益在2000多元。市农林局副局长孙桂尧告诉记者,要扩大龙虾养殖规模,首先要解决一个技术问题,目前高邮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养殖龙虾的技术。人工养殖龙虾首先要解决苗种和成活率问题,培育一斤龙虾种的成本要20多元,而养殖户通过在市场上收些小龙虾作为苗种进行自然繁殖的成本只有8元,养殖户都不愿意接受人工繁殖的虾种,而且龙虾抱卵量小,产籽量有限,且一年只能产一茬,生长过程中还有相互残杀的习性,人工培植风险比较大,养殖户一般不愿冒风险,扩大养殖面积就难以推开。另外,龙虾亩产量比较低,每亩只有200斤左右,且要一定的饲料成本和大量的天然草木供其食用,这些天然草木又难获取,种草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养殖户在这方面有失败的教训。
众所周知,无论是育种和养殖要求,养螃蟹、罗氏沼虾都是众多水产中难度较大的,但为什么螃蟹、罗虾养殖能大规模推开,而养龙虾却不能推广呢?据孙桂尧介绍,养蟹、罗虾的成套技术已经成熟,养殖过程有一定的把握,虽然龙虾看起来是个“土东西”,但农户不熟悉这个行业,就不愿冒这个风险,有些乡镇也试图通过引导扶持推开养殖规模,但农民不愿参与,依然选择养殖熟悉的水产品。
形成龙虾产业需多方助推
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去年我省龙虾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亩,产值8亿多元,养殖产量、产值均占全国总量的16%左右。面对突然放大的市场需求,我市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引导鼓励农户养龙虾,做大龙虾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养殖龙虾的技术问题应该是能解决的,盱眙县官滩镇建成江苏省龙虾生态高效养殖万亩示范基地,效益在3000元每亩。别人能养我们也能养,但如何多方发力助推引导农户养殖,却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水网密布,境内还有许多低产、低洼田,而这些低产、低洼地经过改造后最适合龙虾的繁殖生长,同时我市有众多养殖水产品塘口,有养殖技术,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做大龙虾产业不是不可能。由于龙虾的养殖具有季节性,8月份,捕虾季节结束后,龙虾就会钻入地下,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如果在这段时间发挥土地效益,进行一些鱼类的套养,使亩产综合效益得到提高,农民看到有这么好的效益,自然会加入养殖行列,同时如果我们能像养罗虾一样重视养龙虾,从技术、育苗、市场提供一条龙服务,农户就会打消“风险顾虑”。由此可见,要助推龙虾养殖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方发力,以赣榆县为例,目前该县拥有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可是当初扩大养殖时,很多农民上访阻碍,但县里及相关部门、乡镇耐心细致地做农民工作,给农民算账、给扶持政策、给养殖技术,现在当地泥鳅亩均纯效益达10万元。因此,有了好的致富项目还不够,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方助推不可缺少。
从“一虾风行”引发的扩大龙虾养殖规模的话题,同时又让记者萌发出另外的想法。盱眙龙虾名响大江南北,邵伯龙虾也叫响周边地区,高邮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高邮湖也多龙虾,虾的品质还比人家好,烹制方法也独特,但为什么龙虾的美誉度、名声不及别人大?就拿近在眼前的邵伯来说,每年都搞龙虾节,邵伯镇上的一条类似高邮城北薇风大道的一条街,现在打造成了“龙虾街”,而这条街的环境、设施远远不如薇风大道,同样是一条东起淮江公路,西到运河东堤的街,现在邵伯的“龙虾街”可谓是车水马龙,而薇风大道的餐饮业及相关业态远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如果我们花大力气把薇风大道打造成高邮独具特色的“美食一条街”,这样既可进一步优化餐饮业布局结构,又可带动老城区的商业氛围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又能融入大旅游的整体布局……高邮打造类似“盱眙龙虾”、“邵伯龙虾街”的品牌我们还缺少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