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雷电无情 防范有术

2009-07-14 00:00:00    作者:陆业斌 曹秀林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夏天是雷电灾害多发季节,我市地处长江下游,是冷暖空气交汇地区,西部为丘陵地区,周围有宽阔的高邮湖,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具备雷暴天气生成、加强的地形和气象条件,是雷暴天气的多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38.2天,最多年份达58天,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雷击事故发生。仅2007年一年,我市因雷电死亡的事例就有三起。今年7月6日下午3点多钟,我市发生雷电天气,龙虬镇龙潭村一村民家中遭雷击,2间平房及家用电器被烧毁,财产损失惨重。因此,做好雷电灾害防范工作,事关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我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运河东岸沿线及城区单位首当其冲处在“第一线”,绝大分单位在市防雷中心技术指导下已于近几年进行防雷设施整改,大大提高了雷电灾害防御能力。但仍有少部分单位至今未按国家法律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完善,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经记者调查了解,建设施工单位对建筑物和每家每户家用电器雷电防护不够重视,只简单安装了避雷带,无电力和信号防雷系统保护。此外,到目前为至,没有一个小区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主动申请防雷年检,完善防雷装置的。随着国家有关防雷法律法规的先后出台,近几年刚建成的小区基本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进行防雷完善,但对感应雷防护还做的不到位,尤其是小高层建筑每家每户防雷器没有安装到位,因而,我市小区居民每年均有若干宽带用户计算机网卡和家用电器等遭受雷击损坏,重则造成人身伤害。另据了解,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广泛利用,其防雷问题值得重视,据防雷中心检测数据记录,2004年前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基本未进行防雷处理。个别住宅采用电加热型的热水器,也未进行电源避雷防护。这些,都给雷电灾害发生留下了隐患。

雷电事故虽说苍天所为,但专家认为“人定胜天”,只要采取科学防范措施,雷电灾害发生一定能够控制在最低程度。

纵观近几年我市雷电伤亡事故,几乎都发生在农村。 农民群体缘何成为“雷公电母”青睐的对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民居大都没有避雷装置,另一方面是农民缺乏防雷知识,对雷电灾害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遇到雷雨天气,不能找到正确的应对之法。市防雷安全管理中心副主任曹秀林告诉记者:“人们要想避免雷电灾害,就要了解雷电入侵的大致途径和雷电种类,掌握相关防范知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据介绍,雷电种类大体为带状雷、线状雷和球状雷,我市发生的雷电主要以线状雷为主,正常的雷电达到150KA至200KA,50%的雷电通过直接雷防护装置(避雷针、避雷带)泄放到大地;还有50%雷电通过电力线路、信号线路、各种金属管道、金属门窗等进入建筑物内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雷电入侵的途径大致为四种:

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磁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简称直击雷。

线路雷电波侵入。雷电波沿管线侵入屋内,损坏计算机、网络传输设备或危及人身安全。

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由于雷电流产生空间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极易造成含有大量CMOS集成电路模块的计算机和网络传输设备损坏。

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电源开关的正常操作、接地和断线操作以及质量不高的供电,使系统的运行状态突然发生变化,导致系统内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之间电磁能量相互转换产生的过电压。

曹秀林介绍说,防止雷电灾害发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防护设施。电闪雷鸣的时候,尽量不要户外活动,当有人遭雷击后应科学进行抢救,通常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进行人工呼吸,二是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在雷击使人致死这一现象中,有一部分遭到雷击后呈现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往往可以让人死而复生。切勿以为人体被雷击中后, 人身上还有电,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救援时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