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心忧瓜贱盼天热

2009-07-29 00:00:00    作者:邓芳园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阴雨连绵,给高邮带来了几丝清凉,然而那些帐篷底下成堆西瓜的主人却是满脸愁容,焦虑地等待天晴升温……

昨日记者在北海路国税局后面的巷子口看到,60岁的瓜贩李老汉正在清扫路边的雨水。他对记者说,“水太多了,不扫掉的话西瓜受潮很容易就烂。”

“前几天卖每斤8毛,昨天下雨降至每斤7毛钱,也只卖出5、6个,今天早上到现在一个都没卖出去。”李老汉称前阵子天气热气温高的时候,一天可以卖掉上千斤,这些天连续下雨,生意不好做,而西瓜顶多能放3、5天,如果气温还不上升的话,就只能降价处理了,不然烂掉更亏。

李老汉和老伴、儿子儿媳以及两个都不到6岁的孙女,4年前从山东老家来到高邮做水果生意。交谈中李老汉一直叹息生意不好做,“5毛、5毛5分进来的西瓜卖7毛,除去租金、运费、塑料袋成本和顾客去零头的成本,根本赚不了几个钱,儿子去外地进货了,虽然下雨不好卖还是得进,卖一点是一点,不然生活来源就断了。”

李老汉说全家来邮4年从未回过老家,只想尽快攒钱给孙女们上学,一年下来4个劳动力也只能赚个万把块钱,今年5月西瓜上市以来也就赚了不到5千块钱,平时孙女们哭着闹着要吃西瓜都不舍得给她们吃,自己更是舍不得吃。

同样来自山东的张友林今年23岁,来高邮卖西瓜已有8年,摊位是中山路一巷子口十来平方米的简易小店面, “这几天生意难做,下雨又降温,市民都不吃西瓜了,昨天虽然卖了一千多斤,但价格卖不起来,就6毛钱。”张友林说自己有两辆大卡车,平时自己开车去河南进西瓜,路费成本比较大,“去年一季度还能赚个两三千的,今年估计也就保本”。

张友林告诉记者,西瓜下市后,他的小店就卖卖其他水果、瓜子花生什么的,除了这个自己还跑长途出租。他们一家人目前就住在这个小铺子里。记者打量这个小店面:左边的桌上放了一些西瓜、一大袋花生,右边铺了张床,上面吊着个小风扇;门外面放着烧饭的煤炉,旁边小凳子上数个锅碗瓢盆。“我妈和老婆挤那张床上,女儿睡推车里,我就睡车上。不敢租房子,先苦几年吧。”

临走时记者买了个西瓜。这是他上午卖出的第二个西瓜。

南海路许多居民都说:“前面那个女老板西瓜生意做得大。”记者来到丁月娥的摊前,一辆大卡车上装满了大小不一的西瓜,车前戗着的硬纸板上写着“6毛保甜”,52岁的丁月娥告诉记者,她自己开车到东台瓜农地里采摘西瓜,白天在南海路卖,傍晚回到家附近的屏淮路卖。

丁月娥说,一个多小时已经卖了20多个了,昨天卖了几百块钱。虽然前阵子天热每天能卖到2000多斤,但也是6毛的价钱。“我性子急,西瓜搁久了风险大,货一拿来就想尽快卖掉,虽然卖得多,可也赚不了多少钱,一年赚个万把块钱,小孩在南京上大学花费大,平时经常要他两个姐姐补贴。”丁月娥说虽然生意不好做但比打工强,自由而且钱流通得快,下雨时还可以休息。

蝶园路巷子口的西瓜摊徐老板感叹,一上午一个西瓜都没卖出去,近几天都只卖出几个。“我的西瓜是从盐城大丰县进来的,海边西瓜口感好,甜脆,进价就得要7毛一斤,就是卖一块钱一斤也几乎没什么赚头。”徐士山是本地人,卖西瓜也有10多年的经历,往年每2天就得进货,一年大概能赚3、4万,这两年外地来邮卖瓜的突然多了很多,竞争大,现在大概4天才进一次,好瓜卖得贵,生意并不太好,每年摊位的租金加上水电费就将近7千块,赚的钱就够养家糊口。

徐老板说他卖的都是好瓜,质量大概可以保半个月,如果连续下雨实在没办法的话只能亏本降价卖,“盐城那边现在没瓜了,把这批瓜卖完了,暂时还没想好要干什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