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2 00:00:00 作者:张美兰 郭玉梅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7月27日,驶在甘垛镇平胜路上,老远就望见“大螯小龙虾养殖基地”的红色戗牌,基地的创办人耿宜俊早已在路边等候,而他就是记者当天的采访对象。
一下车,路西“大螯有机稻田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区规划”超大戗牌首先映入眼帘,相隔不远是红色的“大螯小龙虾养殖基地”戗牌,电线杆上悬挂着“大螯龙虾”的宣传字,路东一间低矮的屋子前挂着大螯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招牌。身在此处,记者立刻被浓浓的“大螯”文化氛围所感染。“大螯”商标早在耿宜俊来甘垛投资前就在上海注册了。问及为何取名“大螯”,耿宜俊介绍说,有三层含义:第一代表甲壳类的动物,第二代表精诚合作,第三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耿宜俊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合作社内。约三四平方米的屋子里摆设了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让空间所剩无几。但是就是这么小的空间,耿宜俊还放了两个玻璃缸用来培育龙虾苗,以随时观察龙虾生长中的生活习性。为了让记者看看,耿宜俊特地拿了个碗在玻璃缸里捞了几尾虾苗,几尾约白蚁大小的虾苗在碗里窜来窜去。他告诉记者,一只母虾可产2斤约2000多尾的虾苗。
耿宜俊,今年38岁,1997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淡水养殖系,在上海打拼了12年之后,毅然回乡创业。回乡创业之前,耿宜俊是上海麦德龙超市培训部经理,之前做过水产部主管、生鲜部经理、副店长。多年和客户打交道的经历让他真正了解了市场,了解了客户的需求。他通过调查发现,从2006年开始,小龙虾的养殖前景相当好。前些年吃龙虾的区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南京、上海、杭州、北京、合肥等地,现在喜欢吃龙虾的地方多了,大有遍地开花之势,从而分散了龙虾货源的走向,部分货源在当地就消化掉了。同时龙虾年年大肆捕捞,野生资源逐年递减。另外龙虾养殖规模和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增长的需求,再加上龙虾养殖技术开发的相对滞后,造成了很多养殖户养殖并不成功。基于这些调查,耿宜俊首先在2007年首先注册了“大螯”商标,随后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记者到网站看了看,网站做的很生态,以绿色为主色调,上面有公司介绍、主要产品、生态养殖、行业动态。记者在其公司简介中看到这样的一段描述:大螯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属于著名的水稻产区,这里土地肥沃,河道纵横,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公司成立于2008年年初,并于当年联合上海水产大学共同创办了小龙虾稻田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基地一期规模达100亩,主要以小龙虾的繁殖和养殖为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08年年初,耿宜俊带着资金、技术回到甘垛。对于主动回乡创业的能人,甘垛镇党委政府当然求之不得,排除万难仅花3个月的时间流转了120亩土地给耿宜俊。土地有了,耿宜俊忙着开挖,采购种虾,建立育苗基地。考虑到种虾的品质,耿宜俊从不同的地方采购了近6000斤的种虾。耿宜俊透露,一亩田一般要放50斤种虾,一季可产200斤虾苗。记者算了算,一亩的种虾可产200斤虾苗,那么120亩田即可产2.4万斤虾苗。一斤虾苗价格约20元/斤,2.4万斤虾苗可产生48万元效益。6000斤种虾今春已被耿宜俊以每斤18元的价格卖掉,收入近10万元。这两项的收入高达近60万,基本已收回了初期投资成本。耿宜俊打趣道,高效农业当然要高效。
耿宜俊由于懂水产养殖,加之有上海水产大学的一些专家教授做后盾,无论是龙虾还是虾苗品质都十分好,供不应求。眼下正值龙虾的上市季节,但耿宜俊今年初在连兴村养殖的80亩龙虾仍在稻田里安静地“成长”,因为他的龙虾都是反季节销售。来到连兴村的养殖基地,记者看到,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旺,不时有白鹭立在田头。与一般稻田不同的是,耿宜俊的稻田里全是水,水稻与水稻之间留有很大的空隙,便于龙虾活动。耿宜俊告诉记者,这是虾稻共生技术,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成为了水稻的有机肥料,所以水稻无需农药的保护和化肥的呵护,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上市后价格最少10元/斤。龙虾养殖一年可养两季,两季每亩可产龙虾700斤,按18元/斤计算,一亩田可收入12600元。加之有机稻米一亩田可产500斤,按10元每斤计算,一亩田可收入5000元。采用这种共生技术,每亩田的收益近1.8万,绝对的高效。
耿宜俊告诉记者,回乡创业除了自己想致富外,还想带动当地的老百姓跟自己一起致富,为此去年他还成立大螯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在采访的当天,不时有村民前来询问入社的相关情况。耿宜俊指着连兴村远处一片土地告诉记者,在今年稻收季节,这300亩土地将被流转出来进一步扩大龙虾养殖规模。耿宜俊坦言,家乡优良的投资环境让他打心眼想把这份事业做大。未来5年,他的梦想是在甘垛镇打造千亩龙虾养殖基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