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7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过去将近一年。一年前,有关北京奥运题材的纪念品是铺天盖地。由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授权的奥运纪念品专卖店,我市仅此一家——在文游路邮政营业大厅内设的“特许商品零售店”。
特许商品零售店内有“鸟巢”、“水立方”体育运动场馆模型及“火炬”模型,印有北京奥运会标、吉祥物的运动服、帽、鞋,以及钥匙圈等一些生活、装饰物品。
这些“专卖品”受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无论大小物件,价格都不菲。大的“鸟巢”、“火炬”模型大几千元,小的钥匙圈也要几十元。
特许商品零售店出售的有关北京奥运题材的纪念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在我国申办和举办奥运期间,民间由此产生的一些这方面的物品,也具收藏价值,而且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替代性。
笔者手中,有两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有关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题材的“山寨版”纪念品。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线路之长、参与人数之多,是“空前绝后”的(国际奥委会已决定以后不再举行类似的火炬接力传递活动)。扬州有幸成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点,我市有数名劳模、知名人士成为令人羡慕的“火炬传递手”。赞化学校董事长金开明入选其中。
由于受“汶州”大地震影响,在扬州的火炬传递活动延迟到2008年6月26日下午2点。为确保参加火炬传递活动人员在中午12点前到达指定地点,赞化学校100多名师生和我市新闻记者提前至上午10点多钟,在学校食堂共进午餐。每人走进餐厅时,都领到一张餐券(下图)。而这张餐券上的文字、日期,为这项活动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笔者以为,这张餐券可作为“野史”,对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正史”作最好的补充——我国各阶层对北京奥运空前高涨的热情和广泛的参与度。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国家邮政部门为此发行以“鸟巢”为图案的邮票。
为了让集邮爱好者和收藏者能够在当天当地购买到这枚邮票,防止购买邮票时现场秩序混乱,全国各地邮政部门连夜部署相关工作,并特别制作购买奥运会开幕纪念邮票凭证(下图)。对先前到达邮票销售点排队购票者,发放“购票凭证”,以减轻缓解邮票销售时的拥挤现象。
笔者于2008年8月8日清晨早早来到文游路邮政营业大厅门前排队,领到了 一张“购票凭证”。根据规定,购买邮票时,“购票凭证”就必须交还给营业员。笔者当时心想,北京奥运会开幕纪念邮票,即使再紧俏,今后还可以到邮票交易市场上花钱买到,而这购买邮票的凭证,今后到哪里寻觅?笔者于是忍痛割爱,没有去买心仪的邮票,而是留下这难得的“购票凭证”。
在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和前后,笔者还收到相关奥运邮品,借此机会,向读者介绍几件。
笔者在本文开头说了有关奥运题材的纪念品“铺天盖地”,泰兴市黄桥镇的一位集邮爱好者寄给笔者的的奥运邮品就足以证明(下图)。乡镇邮政部门是使用邮戳的最基层单位,由此可见,奥运题材纪念品已是“深入基层”。
另外,从北京奥运题材上讲,也是各有特色。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邮政纪念日戳,就别开生面:“中国加油!”“吴静钰加油!”两句口号令人眼睛一亮(下图)。吴静钰是景德镇人,也是我国奥运军团成员之一,为家乡的奥运选手鼓与呼,这其中既有骄傲与自豪之情,也有期盼其取得佳绩之愿。吴静钰也不负众望,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49公斤级跆拳道冠军。
北京奥运会击剑运动员朱俊回乡省亲时,笔者做了次“粉丝”,请他在笔者收到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明信片上签名(下图)。
有关北京奥运会的邮品,还可追溯到申办北京奥运会的7年前(下图)。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收藏而言,处处留心皆收藏。
笔者以为,收藏一件物品,首先重在其本身具备的意义,其次才是它的经济价值。有些收藏品的“文献”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
就笔者以上介绍的几件“玩艺”,其经济价值不足挂齿,但其乐趣(或为后人写奥运史)当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