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6 00:00:00 作者:杨星 邓芳园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第一家清水龙虾, 3个月收回成本,如今每天纯利润至少2000元,正在着手继续扩大门面……这就是我市郭记清水龙虾经营者的生意剪影。
走进郭记店面,只见墙上挂满了各种龙虾吃法介绍、奖状证书等牌子,让人置身于浓浓的龙虾氛围当中。“我刚才一直在高邮湖挑龙虾,一想我们定的时间到了,就赶紧跑回来。”郭记清水龙虾的老板郭健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
毅然“下海”,初尝甜头
郭健,今年31岁,创业前在某单位当司机,小孩两岁后,家里开支越来越大,他想到养家糊口光靠那一点死工资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另想出路。可是自己没有其他专业和特长,要离开这份工作到底该做什么好呢?
2007年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郭健发现高邮汤羊店比较少,市场销售又较好,所以冒出了开一家汤羊店先试试的想法。于是,毅然辞掉原来工作,掏出所有家底,在朝阳中学对面自家一个门面店内细心规划起来,店面装修、人员配备、材料购置等都准备好后,郭健开始了 “下海”的征途。
当时高邮汤羊生意竞争小,加上郭健用土菜金刚脐来泡羊肉汤,顾客评价不错,生意很好,年底3个月不仅收回了所有的成本,还净赚了3万。汤羊生意的红火让郭健相信“下海”这条路没选错。但让郭健措手不及的是,冬天天寒喝汤羊可以暖身温阳,春节过后天气渐渐暖起来汤羊生意便逐渐淡下来。
2008年3月中旬开始,经过细心考察,郭健又发现在高邮麻辣龙虾生意非常火爆,而且货源就在高邮湖,于是决定暂时停掉汤羊的生意,在龙虾上市的时候加入做麻辣龙虾生意的队伍。店面效益又比郭健预期的好, 8月底龙虾基本下市后,郭健又根据时令变化灵活转变经营方向,重操旧业卖起汤羊。于是,夏天龙虾、冬天汤羊渐渐成为郭记经营项目的显著特征。
竞争激烈,创新吸金
随着做麻辣龙虾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不少顾客反映夏天吃麻辣龙虾易上火,郭健先后到泗洪、金湖、江都邵伯了解龙虾市场,发现那边的龙虾有另外一种吃法——清水龙虾,而且还是高邮湖的龙虾,口碑也不错。这让郭健眼前一亮,为何不创新一下,打出自己独家的品牌呢?
想法一蹦出来,郭健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实施。他发现,外地的清水龙虾虽然也都是高邮湖的龙虾,但并未细挑品种,是大小软硬龙虾一并水煮的。郭健心想,既然要在高邮开第一家清水龙虾的馆子,品牌效益一定要做好。他尝试多次后,发现只要在货源上认真考究,就可以做出独家的品种来。抓住了这一点,今年3月份,郭健开始着手做起清水龙虾。
郭健在货源上严格把关,每天清晨5点钟他就亲自到高邮湖挑选软壳龙虾。由于软壳龙虾品种少,得从一大堆的硬壳龙虾中仔细挑选,边看边摸,一般1000斤的龙虾中才能挑到30至50斤左右的软壳龙虾,郭健每天如此,风雨无阻,记者看到他的手指起了厚厚的几层老茧,“挑的时候经常被龙虾夹脱皮,还没好又被夹,几个月下来就有老茧了。”
材料有了保证后,郭健还每天亲自下厨负责清水龙虾的水煮过程。红色的龙虾,绿色的辣椒和葱、小葱,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再把生姜和米醋拌在一起蘸着吃,“清水龙虾”这份主打菜一端上顾客的饭桌,就受到客人的欢迎,都说爽口。
郭记店面的地理位置并不是最好的,面对越来越激烈的龙虾市场竞争,郭健对此并不担心:“只要我这种做法和口味是独家的,就不怕竞争,相反会有很大的优势。”渐渐地也有其它店主过来取经,却怎么都做不出郭记的味道来。“其实做法很简单,但最重要的是货,他们把货源弄错了肯定没那个味道,货真价实是我这个店最重要的支撑。软壳龙虾进价比普通龙虾贵几块钱,但我卖的时候还是以普通龙虾的价格来卖。”
据郭健称,经常有老顾客一大早就相邀过来吃清水龙虾,吃完后就在郭记打打牌,到了中午、晚上继续点清水龙虾,配点家常蔬菜,经济又实惠。“最多的时候一桌客人点了十盆龙虾,还觉得不过瘾。”就这样通过顾客一传十、十传百地给郭记清水龙虾打响了招牌,成了远近闻名的“清水龙虾专业户”。
郭健正在筹划开第二家店面。他告诉记者:“做生意没多久,一直比较顺,也没法谈什么发家经验,除了幸运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方向一直没有错,而且要善于领先,更要勇于创新、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