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0 00:00:00 作者:陈红珍 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因为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母亲的病一天好似一天,自己终于可以安心求学。本文主人公小孙希望借助记者的笔,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他说:“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伸出了援手,在经济和精神上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我的人生道路会更曲折、更辛苦。我非常感谢他们!”
小孙是马棚镇钱厦村人,今年20岁,目前就读于南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他虽然还只是个在校大学生,言谈中却透着熟谙世事的成熟,而在这熟谙世事背后是大家难以想像的坎坷。
20年前,小孙刚出生时,母亲徐宏琴就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父亲在外做木工挣钱。虽然生活清贫,懂事的小孙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但是天有不测风,小孙8岁那年,父亲不幸患上了大面积胃溃疡,手术治疗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此后,全家生活只能靠体弱多病的徐宏琴种田维持。学习认真刻苦的小孙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他对父母也非常孝顺,小小年纪就懂得帮助家人洗衣做饭。
考虑到小孙上学需要钱,父亲一直不肯接受化疗,而由于治疗不彻底,小孙高二那年,父亲的病情一度加重为可怕的恶性淋巴癌。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欠下了数万元债务,但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临终父亲带着遗憾说:“一定让孩子多读书,考大学!”
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小孙母子,坚强的母亲徐宏琴带着病体,种田之余瞒着小孙去邻村服装厂打工。去年高考,勤奋刻苦的小孙也不负重望,如愿以偿拿到了南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通知书。
就在全家人沉浸在快乐中时,二十年来一直靠普通药物保守治疗的徐宏琴,再也挺不住昏倒在上班的路上。
“我已经没有了父亲,不能再失去母亲!”在乡亲的帮助下,小孙将母亲送到市人民医院检查,医院给出的答案是需要换心瓣,不然将危及生命,但4万元的手术治疗费,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懂事的小孙偷偷把录取通知书放到被子底下,将全部精力用在母亲的护理上。小孙一人给母亲取药,开医保证明、和爷爷一起到亲戚朋友家中借钱。为了节省开支,晚上小孙就睡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
然而,没住几天,医院来催要医药款时,家里已拿不出医疗费用。小孙含着眼泪对妈妈说:“妈妈,大学我想不念了,我想出去学一门技术,赚钱给你治病。”徐宏琴说:“别说傻话了,考上了一定要念,妈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上大学。”
幸运的是,在小孙陷入困境时,一双有力且满载爱心的手伸向了他,这就是徐宏琴的主治医师——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位医生。
这位好心的医生不仅自己给了小孙经济上的资助,还鼓励小孙不要放弃学业,有困难他来想办法。让小孙母子想不到的是,为了帮小孙母子筹集学费和医疗费,这位好心的医生不但在医药费用上帮助他们减免了部分,同时为他们向自己身边的朋友、周边的成功人士募捐,为小孙母子筹集了三万余元手术费用。为了让徐宏琴更早康复,这位医生还引荐了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专家顾健副院长为徐宏琴做手术。
经过近一年的治疗,8月13日,刚刚康复的徐宏琴坚持要与儿子一起,带着一面“妙手仁心 恩同再造”的鲜红锦旗,当面来感谢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这位医生。小孙说:“是他用爱给了我希望。”
记者后来问该医生为什么如此亲力亲为,去帮助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贫困患者?医生笑笑说:“很多人都问这样的问题,我第一眼看见这孩子时,他有着跟同龄孩子不相符的瘦小身体,却是那么懂事、好学,那刻我就萌发要帮助他的想法。”
小孙告诉记者,在大学里,他的学费被减免了,每年还有2000元的助学金,现在母亲的病也彻底好了,今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很快乐。“感谢的话从来没有说出口。”性格内向的小孙说,除了那位医生和他的朋友、我市的部分成功人士和亲朋好友外,马棚镇有关部门领导、学校等都向他伸出过援手,他将永远记住他们的恩德。他还说,将来,他会做一名好教师,回报大家对他的关爱,如果有能力,他也会伸出双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采访手记:人一辈子什么都带不走,但总可以留下些什么。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世间都不易,每个生命都值得好好珍惜。就算我们真到了什么都没有的时候, 我们起码还可以有爱,还可以有一颗感恩的心……好医生不求回报默默帮助素不相识之人的行动,感动了一批朋友也慷慨解囊,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必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