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京杭大运河》小型张主图为什么选高邮?

2009-08-24 00:00:00    作者:张愈    来源:今日高邮

将于9月26日发行的《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有一枚小型张,主图选择了东方邮都——高邮市的运河风光带胜景、古迹。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上,有几十个大、中城市,主图为什么选择了高邮?

春秋末期,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大运河最先是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与晋国争霸中原,在邗(今扬州)凿一水道,“沟”通江淮。2500年前,这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吴王夫差没有能力开挖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运河,而是利用苏中平原上许多小湖泊群,有的湖泊间本来就有水道相连,有的需要做少量的工程就能凿通。

据记载,当时邗沟的路线是:“经武广、陆阳湖,北注樊良湖,东北出博支、射阳二湖,又西北出夹耶,至末口达淮”。史称邗沟东道。其中的“武广湖”为高邮武安湖,在高邮城西南三十里。“陆阳湖”即高邮渌洋湖,在高邮城南三十里。“樊良湖”在高邮马棚镇西。“博支湖”在高邮临泽镇附近,《高邮州志》按:“博支湖,恐博支误为郭真也。”郭真湖“在州治东北一百四十里中临村”。“射阳湖”古属古射阳县。末口在今淮安淮河边。从上述可知,邗沟利用的小湖泊多在高邮。

高邮清水潭——东湖——临泽是一条斜向东北的古河道,它由上第三纪的高邮北——临泽的地下断裂所控制。这就是吴王夫差古邗沟在高邮的遗迹。

秦汉时,由于射阳湖附近逐步成陆,致使邗沟逐渐淤隔。三国时,曹魏有广陵郡,设于古淮安,陈登为太守。曹魏要伐孙吴。而吴国占江南和广陵(今扬州)。到汉献帝建安元年,邗沟东道就不通航了。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广陵太守陈登对古邗沟裁掉大湾,穿樊良湖北注津湖(今高邮的界首湖),更凿马濑(今白马湖),合夹耶旧道,北至末口入淮。在高邮境称新开湖,为今高邮湖的主体部分。陈登穿沟史称邗沟西道。

隋、唐、宋三代,开凿连接中原和东南的大运河,并逐步形成水陆驿道,运河又成为漕运通道。大量的粮食、盐、物资都由漕运到京师。高邮是水陆驿道和漕运的重要枢纽。元、明、清三代,由于定都北京,东南的赋税、钱粮、盐、物资都要由漕运送北京。高邮遂成为这条生命线上的重要节点。当时有“直沽稳运苏州粮,京师饱吃高邮米”之誉。由于南宋时代,黄河夺淮,淮水泛滥成灾,高邮一带的小湖泊逐步淹成一片,漕船在湖中行驶有“风涛之险”,使漕运损失不小。明清两代,一边治水,一边完成湖河分隔工程,就形成今日的大运河高邮段。明代朱棣当皇帝后,派出平江伯陈任董漕运事,坐镇淮安。陈在高邮治水、开渠、筑堤。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各六次下江南,都经过高邮,也都与治水、漕运有关。可见,经高邮的大运河是几个朝代的生命线,也是其入选《京杭大运河》小型张主图的原因。   (作者系市集邮协会顾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