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6 00:00:00 作者:居万海 陆业斌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市林业站在我市运河防护重点生态公益林人工施放了300万只肿腿蜂,对付杨树害虫——天牛。据悉,这是我市首次尝试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
市林业站站长孙羊林介绍说,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强势推进“绿色银行大行动”,全市林业生产成效显著。但随着森林资源不断增加 ,苗木交易、木材流通的日益频繁,林木病虫害也日益增多、危害日益严重。孙羊林比喻说:“林木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一旦暴发,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杨树是我市的主要造林树种,全市现有杨树成片林20多万亩,且多为纯林,利于虫害发生和蔓延。近些年来,以天牛为首的钻蛀性害虫对我市杨树危害很大。天牛以盗洞、打眼等方式钻入树干内部,灭杀相当困难。几年下来,一棵树就会被吃空,有些甚至枯死。
调查发现,一棵杨树被天牛等吃穿的“疮口”,最多达10多个。杨树一旦遭遇天牛,不仅木质大打折扣,还会危及安全。天牛“吃”过的杨树,在抗风性上更加脆弱。从历年被大风吹折的杨树看,相当一部分遭遇了天牛等害虫的危害。
孙羊林告诉记者,天牛种类很多,危害杨树的主要是桑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等。以前,市林业站使用药水灭杀天牛幼虫,化学防治不仅对环境有害,而且效果不显著。今年,林业站决定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一物降一物。8月初,市林业站从江苏省林业科学院引进肿腿蜂300万只,首先对运河防护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天牛进行灭杀,待取得试验效果后,再进一步扩大生物防治范围。此前,为了增强社会生物防治意识,市林业站和市京杭运河管理处联合举办了林业病虫害防治培训班,特邀江苏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专家、江苏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员徐福元来邮,为我市林业技术人员、重点造林单位负责人、造林大户进行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专题讲座。
据悉,肿腿蜂是天牛的天敌。七八月份,天牛成虫产卵,并很快孵化出幼虫,这个时候是投放肿腿蜂最理想的季节。
记者了解到,其实,肿腿蜂不是蜂,而是一种昆虫。肿腿蜂长3毫米,只有天牛的百分之一大小,有的比蚂蚁还小。天牛幼虫对肿腿蜂而言,是一道“美餐”,而肿腿蜂天生的特异功能就是它能轻易嗅出天牛的藏身之地,并不费吹灰之力钻进天牛“老巢”。肿腿蜂是典型的寄生蜂,它灭杀天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蚕食天牛幼虫直至其死亡;二是通过“寄生”的方式灭杀天牛。其寄生的形式可分为卵寄生、幼虫寄生、蛹寄生和成虫寄生,也就是说肿腿蜂杀敌是从对方的卵开始。
雌肿腿蜂识辨天牛的特异功能超强,能隔着树皮定位天牛的位置。雌肿腿蜂将卵产在天牛的卵、幼虫、蛹和成虫体内,卵孵化后靠吸取天牛的营养生长发育,这样一点点将天牛榨干。
记者在马棚湾运西放蜂现场看到,林业管护人员在市林业站林技人员的指导下,先在杨树干上呈45度角斜插一根大头针,把装有肿腿蜂的蜂管的棉球打开,再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针上,羽化的蜂蛹便慢慢爬上树干,寻找它的“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