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0 00:00:00 作者:杨星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花店如雨后春笋般在邮城大地争芳斗艳。而在这些花店中拔得头筹的,当属 “花之雨”鲜花礼仪中心。今天,本报与读者共同分享“花之雨”的成长经历。
为了梦想,她选择下海
“花之雨”鲜花礼仪中心的掌门人叫李梅,原是京杭商场一名营业员,1997年她“跳”出了京杭商场,在供销大厦里找了一岗位。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梦想着能做出个人的业绩和特色,然而,美好的梦想却很快被那陈旧、保守的工作理念和方式,缺乏生气的工作环境所拒绝,不甘平淡的她,毅然辞去工作,下海经商。
1998年,李梅租下了原市政府旁的一间小屋开花店。起步那会儿,李梅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花艺,在哪里进花,该怎样经营花店。为了了解花市,她决定出去转转,但最近的货源在南京,这对于一向晕车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每次出发前,她都吃下几颗晕车药,可路上仍出状况,到了南京后,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脸色煞白,没精打采,但还得硬撑着。为了节省费用,李梅从不打的,要么坐公交,要么步行,步行累了,便瘫在路边歇一歇。
那时候,李梅做的还是小本生意,一趟也就进个2000多元的货,商家自然不太热情,收了钱,给了货就完了,剩下就是自己的事。每次进货,李梅都是独自把货弄到市场门口的车上,搬不动就挪,挪不动就推。认识李梅的人说,他们很难想象如此瘦弱的李梅能将几大箱鲜花礼品从南京带回来,可李梅硬是做到了。
创新就像给花浇水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梅的花店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但李梅并没有停止不前,她坦言,自己的花店之所以受到欢迎,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花艺的革新和品种的更新快。李梅觉得,创新就像给自己的花浇水一样,不时地注入新水才能让花茁壮成长。鲜花礼仪行业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从一开始,李梅就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订阅了大量有关花艺、花店的刊物,而且写心得笔记。她还经常往外跑,学习一些上规模花店的创意,并将一些经典的插花样式拍下来,不让拍的,她就会掏出速写本画下来。画完后,虽然胳膊累得都无法抬起,腿也麻了,视线也近乎模糊,李梅却相当满足。多年来,李梅在外面学习拍的照片足有十多本,“画册”也有厚厚一摞。如此积累自然给她的花店增色不少。
在李梅的花店,记者看到,店主特意精心布置了一处中高档花艺展示台,其中的每盆花都形态各异,无论是花束的颜色,还是形状无不透露出时尚和高雅。李梅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品位也越来越高,过去追捧的大红大绿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高雅和恬静。于是她们花店特别开辟一处中高档花艺展示平台供大家选择。
员工是花店最大财富
对于员工的工作热情,李梅一直心存感激。她说,花店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协作。 “花之雨”的四五个员工已跟了李梅八九年,她们对花店有了特殊的感情,只要闲时,就会一起研究如何插出更精美,而不是计较插一盆花应该得到多少收入。李梅告诉记者,她一直树立员工就是花店最大财富的理念,不仅注重提供令她们满意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还注重提高她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下一步,她将有选择地送员工出去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学习。
如今,“花之雨”已从起初的14平方米的小屋发展到120多平方米的四间门面,经营范围也从单一的销售鲜花到提供婚宴、寿宴、商务一条龙式的鲜花礼仪服务。尽管如此,李梅却不满足于现状,她认为自己发展的步伐还不算快,还应该去拼搏,去创新,通过观念创新带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创新,争创属于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