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0 00:00:00 作者:韩粉琴 马金林 来源:今日高邮
——解读《关于推进中心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
作为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成果“1+X”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中心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我市第一次就“城乡统筹发展”课题出台具体实施意见,规划在3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通过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建设一个高邮城市中心市区,建成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先行区。记者近日邀请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刚对这一文件进行深入解读。
背景:四个考量
据介绍,《关于推进中心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基于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是城乡统筹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落实省和扬州市有关要求,特别是扬州市出台了1100平方公里的“大扬州”城区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虽未列入扬州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之内,但市委市政府从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中领悟到以中心城区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是大势所趋,今年初主动启动“高邮建设中心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课题研究。第四,去年出台的《高邮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是我市第一个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需要不断地细化,《关于推进中心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是落实环路规划的具体延伸与拓展。
据了解,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到目前为止,中央对城乡统筹发展并无明确实施意见,各地也无现成路径可模仿。我市创造性地探索建设“大高邮”,绘制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丰硕成果之一。
实施范围:370平方公里中心市区
我市城区目前已建成核心区近30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加上市经济开发区和城南经济新区,即为约1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意见》提出370平方公里中心市区的新概念。
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限制和城乡体制分割的束缚,以四条公路线为界,向西在城区规划区域基础上实施延伸,向北至马横线,向东至周八线,向南至车樊线。中心市区涵盖主城区和龙虬、马棚、车逻、卸甲、八桥、三垛、司徒等乡镇部分区域。
发展目标设2015和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到2020年,中心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心市区城镇化率达到85%左右,人口总规模41万人。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路径图:六个一体化
为有力推进中心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六个一体化”的工作措施,从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发展目标。这既是中心市区统筹发展的路径图,也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空间架构:一体、两翼、两片区
中心城区的布局结构和功能定位是什么?《实施意见》为我们描绘了“一体、两翼、两片区”的空间架构。
“一体”,即城市核心区,功能定位规划为城市政治、商贸、文化中心,着力打造“发达工商名城、东方邮都名城、滨湖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
“两翼”,即北部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南部的城南经济新区。经济开发区突出项目承载功能,在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城南经济新区逐步整合高邮镇、车逻镇各类资源,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和现代加工制造业。
“两片区”,即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北部片区主要依托马棚、龙虬现有资源,在片区南部预留生活区空间,重点打造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功能区域;南部片区主要依托车逻、卸甲、八桥等现有资源,重点打造交通枢纽、仓储物流、集散型市场等新型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
围绕这一空间架构,370平方公里中心市区范围内合理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加强空间管制; 488个自然庄台将撤掉247个,引导村民集中居住。
综合交通网络:一环、七纵、七横
《实施意见》提出,优化中心市区路网结构,加快形成“一环、七纵、七横”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一环”,即由马横公路、周八公路、车樊公路、老淮江公路构成中心市区的外部环道;“七纵”,即屏淮路、珠光路、新S237、澄营公路、京沪高速、淮扬镇铁路、淮扬镇铁路东侧南北向道路;“七横”,即马甘公路、凌波路东延、邮仪公路、海潮路东延、武安路东延、S333、车汤公路。规划预留高邮运河港口码头至高邮火车站铁路专用线。
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完善卫生网络、加强文体建设
对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许多新设想。
到2015年,中心市区撤并小学(教学点)17所,初中1所,高中1所;保留幼儿园2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
2015年之前,完成中医院东迁建设任务,建成市经济开发区医院(东墩卫生服务中心),对中心市区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或功能转换,设置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7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5年之前,建成博物馆、城建馆、会展中心、体育中心。 2020年之前,主城区内每个社区至少有1个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点,中心市区80%以上行政村拥有1个以上全民健身点;建成新市民广场4个。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0%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差距最为明显的是社会保障,《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中心市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全覆盖,各种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0%以上;中心市区内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明年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群;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农民工家庭和城中村居民,实现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双置换”
推进城乡一体化绕不开土地这道坎,我市计划大胆试水刚刚萌芽的 “双置换”改革,即:推进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用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保障。以村庄土地整理复垦、城乡挂钩项目实施为平台,开展农民以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保障的试点,按拆迁补偿办法和标准,可采取货币安置,置换标准化厂房或三产营业用房,置换城镇经济适用住房等多种置换形式。置换产生的建设指标主要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富余指标可以用于城市建设。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凡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采取农民个人承担一点,村集体经济组织交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办法,建立政府补助型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享受政府补助型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如已进单位务工且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可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
《实施意见》还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力度,实现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同地、同市、同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