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9 00:00:00 作者:毛群英 陆业斌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十佳创新之星”、界首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郭登华
2001年5月,农家子弟郭登华走上了界首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的位置。8年多来,他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潜心学习、艰辛探索,从一个门外汉变身为主抓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谱写了一曲“为有稻菽千重浪”的新篇章。
2005年,界首镇农技推广中心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大块。郭登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我市率先组建了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实行供种、育秧、植保、栽插、收费“五统一”,此举既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平台,又提高了中心的服务质量。目前界首镇已实现机插2万亩,这一创新为农民每亩可节本增收230元,全镇可增收450万元,人均增收160元。省市领导对界首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成功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农业部已向全国推广界首水稻生产服务模式,界首镇由此也为全省提供了水稻生产高效创建会现场。此外,郭登华还在全镇大力推广机插秧新型轻简种植技术,解决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又一年”的栽插难问题。2007年,郭登华组织投入8.5万元组建了植保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农户提供统一药剂品种、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标准等服务,解决农民病虫防治难的问题,今年服务面积可达15万亩次以上。
郭登华紧紧围绕“农民盼什么、想什么、要什么、我们干什么”的课题,始终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他每年都要深入到村组田头,为农民举办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经纪人、农民创业、农民实用技术等培训班,受培训人数上千人次。近年来,他组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镇覆盖率达90%以上,全年可为农民节约肥料达600吨,节约成本近100万元。今年,郭登华通过多方争取,实施了全省水稻高效增产技术示范,全镇示范6000多亩,从良种选择到育苗、肥水运筹、栽插和病虫害防治等实行全程服务和跟踪。通过对比,今年示范方水稻亩产平均在685公斤,高产田块750公斤,比一般田块增产70至100公斤,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农业战线上,郭登华被当地干群誉为“拼命三郎”。2004年,界首镇有28000亩农田受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侵袭,郭登华心急如焚,为帮助农户减少损失,他在一线前后奋战了2个多月,挨家挨户指导农户防治虫害,把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去年夏季,界首镇遭受了严重内涝,2万多亩秧田成了一片沼泽。郭登华当时担任南片抗灾总指挥,经过16昼夜连续奋战,终于使全镇2万多亩秧苗露出了水面……
郭登华,这位朴实的农家子弟,通过扎根沃土,无私奉献,不断创新,诠释着“三农”兴旺我所愿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