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9 00:00:00 作者:资料 来源:今日高邮
·1949年1月19日,高邮解放,我县团及分区主力于午夜和19日先后进城,县级机关工作队亦同时跟进,并即实行军事管制。
·1949年1月21日,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高邮县委员会成立。
·高邮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49年1月19日至1月22日召开。县委书记杜文白作了“高邮城人民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建设新高邮”动员报告。县长冯坚作了“高邮城九个月施政工作报告”。
●1978年,三阳公社(现三垛镇)季阮大队第二生产队实行联产到劳。1979年9月,城东公社(现高邮镇)高谢、丁庄、宝塔三个大队联产到组。1980年秋,马棚公社(现马棚镇)杨沟大队第五生产队包干到户。1984年,全县农村全部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
●1980年5月30日,天山发掘两座国内罕见的西汉墓葬。1982年7月15日,省政府决定将天山一、二号汉墓木椁原件迁往扬州保存并建馆展览。
●1983年8月3日,开始农村行政体制改革。年底,全县恢复乡(镇)、村制。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第—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次年,乡镇工业产值第—次超过全民和县属集体工业产值的总和。
●1991年2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高邮撤县设市。2月25日,省政府发出关于高邮撤县设市的文件。4月1日,高邮正式设市。
●1993年4月25日至27日,举办首届“双黄鸭蛋节”。1997年,举办第一届“中国邮文化节”。
●1993年,龙虬庄遗址发掘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4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武安乡。5月20日,李鹏总理在扬州为我市题词:“秦邮古城,焕发青春。”2000年4月15日,在江苏省视察指导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朱 基,由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江苏省省长季允石等陪同,视察武安乡高谢村。
●1997年7月18日,高邮运河大桥建成通车。10月8日,漫水公路工程开工。
●1999年2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高邮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出台。至此,全市取消实物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2000年5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区划调整工作会议。经省政府和扬州市政府批复,对全市乡镇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由33个乡镇撤并为20个乡镇。3月14~31日,完成全市村组撤并工作,行政村总数由638个撤并为284个,村民小组总数由5544个撤并为2879个。
●2001年1月1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2007年7月28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正式启动。
●2001年12月25日,中共高邮市第八届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新时期的高邮精神:“自强不息、奋起直追,团结拼搏、争先进位,富民强市、快速崛起”。 次年底,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作出“实施追赶式发展,实现 ‘百十’奋进计划”的战略部署。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财政收入10.03亿元,增长38.7%,“百十”奋进目标实现。2001年,按照经营城市、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依靠外来投入、民间资本和向上争取等渠道,高速公路西接线、运河二桥、东外环、商业步行街、高邮市中学迁建、城市防洪、运河东堤风光带等“十大工程”建设实施。尔后,每年都有城建“十大工程”,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2002年6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高邮鸭蛋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5年7月27日至28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邮市市歌的决定》,并确定《高邮之歌》为高邮市市歌。
●2005年8月1日,省政府授予我市“江苏羽绒服装制造名城”称号。次年1月12日,我市获“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称号。
●2006年1月1日,市委、市政府向年产值首次超亿元的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扬州金马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沙龙制衣有限公司、高邮市卫星卷烟材料有限公司、高邮市声光器材厂、扬州光明电缆有限公司、扬州市恒丰制衣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发出贺信。至此,全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已有24个。次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祝捷大会,庆祝曙光电缆公司2006年度迈过十亿大关,成为我市首家销售突破十亿的“小巨人”企业。
●2008年7月25日,我市历史上第一个产业空间规划,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高邮发展实际、事关高邮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公布。从2007年底开始,我市呼应省主体功能区布局规划,借助扬州市域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的东风,高瞻远瞩,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把高邮市域环路产业带发展同推动我市板块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优化生产力布局,从整体上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2008年7月中旬,市人大审议通过该规划。《规划》主要分七大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次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等。
●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2008年残奥会分别于2008年8月和9月在北京举行。来自我市的运动员朱俊、董吉敏双双入选奥运军团,分别参加男子花剑、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其中,朱俊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的第四名,创中国男花个人奥运会最好成绩。在全国2005个县(市)中,我市有两名运动员入选参加北京奥运会,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属不易。正在南艺附中读书的我市女孩张瑶参加了奥运会闭幕式文艺表演,荷花塘特殊学校聋哑女孩孙建萍、李智、周盟参加了残奥会开幕式演出。
●继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000人大关之后,经过几年的努力,2008年我市本科整体进线人数突破2000人大关,本科上线人数1876人,再创历史新高。本科进线率、全市万人口上线率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5.9个万分点,本科进线上升幅度列扬州市第二。全市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骄人的成绩单,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赶超、整体推进、局部跨越”的目标。为此,扬州市教育局向我市市委、市政府发来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