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4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上午约11时,一辆小轿车停在了庆山老鹅店门前,车主是位年青人,他说:“这家老鹅香、烂、形好,从我家到这儿有18个老鹅摊,我只到这来剁老鹅。”
旁边的一位老者搭腔说:“徐家老鹅香得让人忍不住淌口水。我有三个孩子在扬州,每次去都捎几只徐家老鹅给他们,孩子们喜欢吃。”
这是8日上午,记者在菱塘集镇徐庆山盐水鹅店门前见到的场景。
在菱塘集镇,提起徐庆山老鹅,那名气可是大大的。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江苏省菱塘清真老鹅节上,徐家制作的盐水鹅在品鹅大赛中一举获得特等金奖。
庆山老鹅是如何叫响的?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徐庆山,一位憨厚的中年男子,指着正在忙碌的爱人沙玉华说,这主要归功于她。
沙玉华的哥哥是菱塘有名的大厨,二三十年前就开了家回民饭店,包括盐水鹅在内的各种清真菜肴深受食客喜爱。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庆山、沙玉华每天到乡里的工厂上班,月收入一开始只有几十元,后来有上百元。要到集镇砌房,要供孩子上学,压力很大。哥嫂就劝他们,不如到镇上卖盐水鹅吧。当时一只盐水鹅能纯赚10元至20元,一个盐水鹅摊一天能卖4只至5只,有近百元的收入,比上班强多了。有了哥嫂的指点,徐庆山夫妻俩毅然下定决心,放弃工人身份,当上个体户。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各人。徐庆山和沙玉华常怀有一种危机感, “做不好,就要被淘汰的”。两口子用心做事,每天卖盐水鹅前都要尝尝咸还是淡、老还是嫩、香还是腥,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做的盐水鹅口味越来越佳,生意自然越来越旺。如今,庆山老鹅不仅在本地供不应求,还常有高邮、扬州等地的客户预订,过时过节,庆山老鹅日销量能达几百只。
庆山老鹅的制作秘诀
有人说,徐家盐水鹅味道好因为他们有祖传老卤。徐庆山认为,老卤与盐水鹅味道好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有其他东西。
徐庆山和沙玉华认为,盐水鹅味道要好,首先是选鹅。要选声音宏亮、冠色红艳、拎在手上重实、短颈的母鹅(长颈是公鹅),这样的鹅精神好;要选散养鹅,这样的鹅肉质好。
其次净鹅。“不干净的鹅做出来的样子就不清爽。”沙玉华强调说。老徐家是回民,一般买好鹅后请阿訇来宰杀,请农贸市场的家禽加工人员做个初加工,然后回家再净小毛,将鹅内脏清洗干净。“净鹅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轻松,有时一天把上百只鹅清理干净是多大的工作量?别看我们挣的钱还可以,吃的苦也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老徐说,他们通常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起床,不论寒暑,每天现杀现净,这样才能保证做出的老鹅新鲜。
三是煮鹅。徐庆山把记者带到厨房参观,呵,还有老式的木箍甑锅,内装浓浓的老卤,灶膛边堆放着柴火。“我们煮鹅还保持老式做法,放在甑锅里,用柴火煨。用大铁桶、炭火煮,口味就比我们差一等。”老徐还介绍一些“小窍门”:他们煮鹅的各式香料均是从医药公司等正规渠道进货,保证正宗;五香、八角等原料研碎用纱布包起来反复煮,这样才更入味,而不是煮一次就扔掉;煮鹅时间一般控制在小鹅三四十分钟、老鹅一两个小时。
特等金奖的背后故事
徐家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摆着菱塘清真老鹅节特等金奖匾牌和颁奖照片。说起获奖经过,沙玉华颇有几份自豪。事先他们精选了一只老鹅,精心烹制,色质金黄耐看、香味扑鼻诱人,剁切摆盘时又注意精致有型,结果获得评委们一致赞同,被评为唯一的特等金奖。
“送过去参展我就忙着回家了,那天有人预订几十只鹅,没空看热闹。”稍稍停当后,沙玉华又忍不住到比赛现场瞧瞧。“当时广播里正播我的名字,让我上台领奖。我心里又欢喜又紧张,害怕站到这么多人面前,可又想到这是荣誉,还是下决心上台领奖去了。”
载誉归来,庆山老鹅店更忙了。各地来购鹅,徐家始终严把质量和卫生关;有人来学艺,徐家从不保守倾技相授。徐庆山开始意识到“品牌建设”问题,专门设计了新包装袋,上书“庆山老鹅 菱塘特产 飘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