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碧水清流润民心

2009-09-17 00:00:00    作者:韩粉琴 张有松 邵俊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疏浚整治农村河道工作纪实

前不久,汉留镇曾钰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冒雨赶到汉留水务站,将一块写着“整治村庄河塘、改善人居环境”匾牌送到汉留水务站,以此表达全体村民的深深情意。

曾钰村是省试点生态示范村,今年以来,汉留水务站在市水务局、汉留镇党委政府支持和指导下,将该村境内沟塘进行全面疏浚整治,一塘不丢,一塘不漏。目前该村河塘四周“穿”上驳岸护坡衣,塘里种植了观赏性荷花,岸边栽植了紫薇、桃树、垂杨柳、大叶女贞等景观树苗。村民生活环境、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他们都称赞水务部门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实事。

这是我市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中腾起的一朵美丽“浪花”。

改善水环境,83万高邮人民的迫切呼唤

高邮地处里下河腹地,河网密布、河沟纵横。据统计,全市共有大、中、小河道1966条3800公里;干、支、斗、农渠1.65万条6200公里,塘库3570个。水是城市的灵魂,河是水乡灵动的风景,是人们饮用、运输、引排、生态保护的生命线。

菱塘龚家沟经过整治后重现迷人“身姿”。

然而,人们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了水环境保护,河道建设及管理相对滞后,出现了重经济、轻水利,重改水、轻环保等状况。遍布城乡的河道脏了、丑了、断了,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水面盖盖子、河底拽拽子、河岸生癞子”,即指乡村河道普遍水草丛生、垃圾覆盖、河床淤积、乱垦乱植,造成水体污染、防洪防旱能力下降、河堤安全系数下降,严重影响着秦邮大地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灌溉安全和生态安全。

龙虬镇三荡河一带是罗氏沼虾养殖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养殖核心区,由于水质恶化、河床淤塞,傍河而筑的4000亩精养虾塘常常面临无水可用的尴尬境地。“那时候每到夏季,虾农们守着河没水用,急得到村里吵、打电话给环保局长、到市里上访、不肯交水费,我们村干部头都大了。”龙虬镇张轩村村主任梅德洋感慨地说。

那些年,我市因水而起的各类矛盾纠纷举不胜举,改善水环境是83万高邮人民的迫切呼唤。

实施碧水工程河道清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全省主要骨干河道疏浚一轮”,并将河道疏浚作为为农村兴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加以实施,省财政拨出专项款对县乡河道疏浚工程进行补助。

小泾沟原貌是我市众多乡村河道杂草众生、河床淤塞的缩影。

市委市政府以前一直有心而无力治理面广量大的河道,有了省里的政策支持,市主要领导旗帜鲜明地表态:“实施碧水工程河道清障,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而不是搞形象工程,不是搞政治运动一阵风,不得搞各种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的形式主义。”

自2003年起,我市对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作了两轮三本规划。2004年,我市成立了碧水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碧水工程建设;2005年市水务局又专门成立河道管理处,专职负责河道建设与管理等业务工作;2006年年底市政府成立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指挥部”,确定“全面清、重点疏、强势推、长效管”的工作思路,强势推进碧水工程建设。

市委市政府加大督导力度,成立了领导小组,分片成立了督查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对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对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督查和考核验收。

每年的4月和12月是全市碧水工程清障突击月,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至今,按照“五个无”的目标要求,年年组织发动广大干群投工投劳,按规划对一道道市乡河道、农村河塘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各镇村组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颂的感人事迹。幸福河是马棚镇钱厦村附近的一条生产河,自上世纪50、60年代开挖后一直未清理过,由于当地农民在这里淘洗慈菇等原因,造成河床日渐淤积,有的河段淤深1.8米,河床几与岸平,有的河段已经断流,严重影响东部圩区灌溉排涝。省市命令一下,幸福河上率先打响高邮市疏浚农村河道“第一枪”。 2003年6月,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拆违现场会。面对部分群众因河边的猪圈、草堆、树木要清除,切身利益受损而千方百计阻挠整治河道工作,分管镇领导掷地有声地喊出,“违章种植第一锹我来铲,乱搭乱建第一砖我来搬,杂树清除第一棵树我来砍……”挥舞棍棒者、无赖纠缠者的器张气焰被这股浩然、凛然正气镇住了。幸福河顺利清障整治,重现碧波清流,两岸绿树红花掩映,美不胜收,成为马棚镇乃至全市的示范河道。

为了群众、发动群众,碧水工程捷报频传

市河道管理处的一位同志颇为感慨地说:“河道疏浚整治是好事,但好事常常多磨,工作中最艰辛、最难处理的不是施工难,而是人的认识和素质问题,最突出的难题是资金的短缺。”为了群众、发动群众、惠及群众,勤劳智慧的高邮干群在实践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积累了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宝贵经验,有效地实现了河道疏浚整治与长效管理。

全市300多名“清河夫”,实现乡村河道长效保洁。

——政府花钱买环境。周巷镇河网密布。过去一度时期,河道成“农村厕所”、“垃圾箱”。水环境与集镇环境同等重要,镇党委政府痛下决心,2004年3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乡镇级河道保洁公司,组建33人的河道保洁队伍,镇财政出资4.3万元给河道保洁人员发工资,镇村组三级联动。有了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周巷境内“三纵五横”河道从此彻底变了模样,《中国水利报》专门刊发了这一新闻。去年,周巷镇创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当地干群都由衷地说,清洁的河道为成功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林权租赁。汉留镇水务站面对河道整治资金短缺难题,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由政府协调河堤两侧土地给水务站种树,水务站负责河道的疏浚整治与保洁,走出一条“政府不出钱、老百姓不负担、河道得保护”的新路。如今汉留镇水务站已在联谊河、5号河等河堤上种植11万株树,还把“林权租赁”的经验输送到邻近的甘垛等乡镇,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丰收。汉留以林权养河道的典型经验在全省叫响并大力推广。

——水面发包。马棚镇渔民仇开华在横泾河中设了若干道鱼簖捕鱼为生,后来河道整治要求清除所有阻水障碍物。面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和仇开华的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化堵为疏,将境内的58公里的河网水面粗养权和捕捞权发包给仇开华,承包金纳入镇河道保洁经费,而仇开华自拆网簖,从刁难户变成带头户,还主动协助保洁人员清洁河道。

——土源置换。三垛镇是我市东部中心镇,集镇建设、房屋开发需填土量大。在东平河疏浚中,该镇在河边划出一片低洼地,卖土给有关建筑方,然后将疏浚的河泥回填,配套绿化,有效弥补了资金缺口。

——五位一体。市水务局多次主动与界首镇党委政府定目标、议方案、拿措施、出主意,成立“界首镇公共环境保洁公司”,整合河道、路道、林业、村庄、联防五方面的资金、人力资源,重新组合,重新招聘,以“五位一体”的模式管护好乡村环境,如今界首镇的水环境焕然一新。

……

7年疏浚整治,4333条河道沟塘变了模样

7年疏浚整治,我市共完成县乡级河道共2408条,长1278.2 公里,总土方1964.6万立方米3;共完成村庄河塘1925条,总土方1094.3万立方米。在市财政相对窘迫的情况下,我市出台了相关考核奖惩政策,完成投资13557.4万元,争取省市投资3823.2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682.3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农村河道疏浚与环境整治的进度。汉留、菱塘、界首、马棚、临泽、天山、周山、司徒等8个乡镇已初步实现了“碧水之乡”。

曾钰村送匾牌。

为了巩固整治成果,实现河道长效保洁,我市22个乡镇(园区)基本成立了河道保洁公司,招聘300多名保洁员,坚持每天有人保洁河道,全市每年投入河道的保洁经费超100万元。以三荡河为例,水务部门先后投入三四十万元,将5.7公里原来不足1米深的河道浚深近3米,落实专人保洁,如今的三荡河碧波荡漾、虾农取水不愁。“以前不肯交水费,现在主动上门交的人多了。”龙虬水务站涂会计笑着说,“前些年水务站没啥地位,这几年吃香多了,村干部、村民主动找上门来,请水务站把他们村的河塘早点列入规划,早日整治。”

碧水清流润民心,人水和谐生态美。7年疏浚整治,河道、沟渠、河塘水系畅通了,水资源优化了,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老百姓主动要求疏浚整治河道、自觉保护河道的多了,水务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工作好做了。“情系三农、惠民似水”、 “整治村庄河塘、改善人居环境”等一块块匾牌、一面面锦旗是人民群众对水务部门的真情表白,是水务部门在群众心中树起的巍巍丰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