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一次惊险的航程

2009-10-11 00:00:00    作者:张德俊    来源:今日高邮

对菱塘的情结缘于1955年的一次游历。那时,我还在高邮师范读书。夏日的周末,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文游台,登临台上,凭栏远眺,高邮湖景尽收眼底,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湖面,湖水泛起鳞鳞银光。蓝天白云下,沙鸥翔集,白帆点点。我的好友李福堂告诉我,他的家乡菱塘就在高邮湖的对岸,那里有座被称作万山之母的神居山。他还热情地邀请我闲暇时去菱塘做客,并允诺带我去神居山游玩。

1960年年底的一天,我接到通知,被调往菱塘文化站工作。接到通知后,我兴奋异常,就要去菱塘工作,就要在高邮湖上航行,这一定比那次远眺更美妙吧!

第二天一早,我提上行李匆匆上路。先步行到城北的御码头,上摆渡,渡过大运河。过河后才知道,还要再过一道旧运河。而第二道摆渡也很奇特,河面上悬着一条缆绳,船家不用篙桨,只需拽着绳子来回摆渡。找到去菱塘的船,趁着候船的空闲,我和船家攀谈起来。据船主介绍,他姓乔,高邮到菱塘的航线有两条船,他的这条木板船载重不超过十吨。每天对开,通常每次大约十多个乘客,每张船票四毛钱,他一家就靠这个收入维持生计。

船上陆续来了一些乘客,我询问开船时间。船家却一边吃着早饭,一边慢条斯理地说:“早着呢!耐心等吧!”快要十点钟,大概实在没有其他乘客了,船家才拔起锚,收起跳板,准备开船。此时,我已在船上足足等了近三个小时。

男的摇撸,女的撑篙,木板船很快驶离码头。船家扯起了风帆,木板船就像一条大青鱼在高邮湖上游着。我坐在靠舱的一边,冷风吹着我的脸颊,水珠溅着衣裤,看着湖水中青灰色的水藻在水底摇曳,时不时地还隐约可见鱼儿在水藻间嬉戏。兴致所至,我俯下身,伸手下水,想捞起鱼来,可鱼儿游来游去,好像顽皮的小孩,尽管湖水冰冷刺骨,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日光逐渐暗淡下来,风力也越来越强,风浪中的木板船剧烈地颠簸起来,它就像一片树叶,时而被掀上浪尖,时而被抛入谷底,时刻都有被风浪吞噬的可能。高高的浪头不仅猛烈地撞击着船帮,还扑上了甲板,涌入船舱。乘客们紧张起来,惊呼着,拥挪着,不知所措。船家急得大喊:“不要动!不要动!没事!”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大的风浪,心里害怕到了极点,上船前所抱有的愉快出行的期望和前不久伸手捉鱼的欢快早已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惊慌与恐惧。尽管船家牢牢地把着舵,扯着帆,但剧烈晃动的船身,依然让我和其他乘客一样感到一阵阵晕眩、一阵阵恶心,五脏六腑如翻江倒海,直想呕吐,尽管如此,却丝毫不敢挪动,只能蜷伏着。

由于逆风,船不能直线航行,只能借助风力成“之”字型艰难地行进。直到傍晚,终于到了菱塘。但由于水浅,船无法靠岸,只能停在距岸边三、四丈远的地方。船家抱歉地说:“各位,不好意思,水浅,船靠不到岸,烦请下船吧。”“啊,这就下船?”“船家,你不是坑人吗?”尽管乘客们七嘴八舌,怨声载道,但也无奈。我只能和其他乘客一样,背上行李,卷起裤管,脱下鞋袜,下到冰冷刺骨的水中……

如今,岁月过去了快半个世纪。菱塘——高邮之间的出行由于漫水公路的开通,坐车只需半个多小时,而新建的新民滩特大桥通车后,交通将更加快捷,再也无需坐木板船了。但那种惊险的经历,却一直残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作者系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教师、退休干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