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从盂城驿的建筑形制看古代驿站的官府衙门地位

2009-10-11 00:00:00    作者:真启梁    来源:今日高邮

——打造“东方邮都”邮文化再谈之一

编者按:

真启梁先生是一位退休文史工作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就积极参与盂城驿的宣传、规划、修复和开发利用工作,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从事中国邮文化的研究工作,并有大量著述发表。本报2006年刊登他的“五谈”《高邮是中国邮文化的传承代表》,2007年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前夕又刊登他的六篇《打造东方邮都邮文化漫谈》。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临近,本报再次刊登他的《打造东方邮都邮文化再谈》八篇,以飨读者。

驿站是邮驿系统的基层组织,历代均设专职官吏管理,如称驿长、驿吏、驿官、驿丞等,更多时候叫驿丞。明代中央管理邮驿的机关为兵部车驾清吏司。车驾司为明代兵部所属的四司之一,“掌卤簿、仪杖、禁卫、驿传、厩牧之事”。而兵部则为直属中央的六大部之一。

既然驿站是从属于中央的一个办事机构,其机构的门面——办公用房的“设置”和“形制”当然要跟其身份相般配。那么,让我们先从盂城驿的房屋建筑的设置和形制上来看看古代驿站的官府衙门地位。

明代孟城驿的建筑形制,反映其官府衙门的威势。

明代盂城驿的建筑设置和形制,现在能查到的是《明·隆庆<高邮州志>》,以后各志与前雷同。《高邮州志》说:“盂城驿在南门外,明洪武八年知州某开设。永乐元年知州王俊重修,正厅五间,后厅五间,库房三间,廊房十四间,神祠一间,马房二十间,前鼓楼三间,照壁牌楼一座。”“隆庆二年知州赵来亨重建驿门三间,屏墙一座。驿北为驿丞宅一所,共房十二间。夫厂一所六间。”“皇华厅在南门外盂城驿前,临运河堤有屋三间,为迎饯宾客之地。”还是这位赵来亨州官在其《公馆记》一文中还说:“驿舍房屋有二十九楹(间),公馆有房屋二十一楹。”公馆的匾额叫“棠荫小憩”。以上这些记载,到处体现了官府衙门的风格。“皇华厅”,俗称接官厅,为高邮州官迎候、宴请上级过往官员的厅堂,这里要强调的是上级官员指的是七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此资格。“牌楼”俗称牌坊,旧时一般建于衙署、庙宇等特殊建筑群之前,在建筑布局上起到组织空间、涵盖领域的作用。盂城驿的牌楼、两柱三楼样式,是盂城驿站建筑群落的导入部分。“照壁”,又叫影壁,盂城驿的三门照壁,更洪托着一种庄重、森严的气氛,它是统治阶级的标志性建筑物。原高邮州衙门前也有一座气势雄伟的照壁,但已不存在。此外,孟城驿的正厅五间、后厅五间,这种三明两暗式的五开间格局,也是不同凡响。而廊房十四间更非普通的百姓家所拥有。至于前鼓楼三间(三层)、神祠(即马神庙)一间,驿丞宅一所六间、马房二十间更不是普通平民宅第所有。《高邮州志》还同时记载,高邮界首驿的建筑设置和建筑形制,与盂城驿基本相同,界首驿并不因它设置在县属的小镇上而低人一格。这更反映它们都吏属于兵部所直管,完全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

公馆是官府招待所,它是驿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般的驿站都包括“驿”和“馆”两部分。如果说“驿”的主要职能是“传递功能”,那么“馆”的主要职能就是“接待功能”。公馆又叫客馆、候馆、宾馆、馆第等。高邮盂城驿“复于旁南,别为公馆”,说的就是盂城驿开设的秦邮公馆。明代高邮知州赵来亨的《公馆记》有生动描述:“皇华有堂,堂构峨峨,后寝渠渠,缭以周垣,启以高门,赭垩黝碧,闳敞炜煌。”另外,盂城驿所在的巷子名字就叫“馆驿巷”,从古至今一直延用。可见“馆”和“驿”是密不可分,不可或缺的。有的县的公馆比这还要华丽,如唐兴县客馆是:“崇高广大,逾越传舍。……回廊南注,又为复廊。直左阶而东,封殖修竹茂树。挟右阶而南,环廊又注,亦可以行步风雨。”(《唐兴县客馆记》)一般来讲,有驿必有馆,有馆才象驿,如濠州有回车馆,宣州有陵阳馆,徐州有大彭馆,汴州有上源馆等等。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地方官员都十分热衷于馆驿的建设?是因为馆驿不仅是官府衙门的一个重要部门,还因为馆驿是地方的门面。馆驿建设的好坏,正面反映了地方行政的兴衰。他们一方面以整洁的环境,宽畅的屋宇,华丽的设备,博得过往官员的欢颜;一方面又以驿亭桥道的整齐划一,标榜地方吏治的昌明。这就相当于今天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难怪苏轼在《凤鸣驿记》中发出“视出所居与其凡所资用,如官府、如庙观、如数世富人之宅,四方之至者如归其家,皆乐而忘去”的感叹。

此外,古代驿站的官府衙门地位,还可以从驿站的官员管理、工作职能等方面来体现。

驿站的官员由垂直主管部门管理。

就全国的驿站而言,驿站的官员都是由垂直主管部门管理。从唐代开始,邮驿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尚书省的兵部,这就改变了汉魏历代由法曹兼管邮驿的体制。在地方上原是州县两级管理,以后“道”逐渐也成为一级行政单位,每级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到了明代中央管理邮驿的机关为兵部车驾清吏司。在地方上,邮驿受布政使与按察使双重领导。《明吏》对知府、知县和驿丞的分工也说得很明确:“驿丞,典邮传迎送之事”。而“知府、知县掌一府、县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两者分工不同。而清代,“近于明”,基本承袭明制。“大都因明制而损益之”。只不过清代的机构设立更加具体化,车驾清吏司下设驿传科、脚力科、马政科、马档房、递送科等机构。

驿站具有很强的政府工作职能。

虽然驿站不等于州、县政府,但是它的职能要求十分明确。《明会典》把邮驿的功能定位得十分具体:“传达政令,递送使客,飞报军情(灾情),转运军需(官需、贡品)。”为着适应这种功能,驿站就必须具有官府的行政能力。事实上,驿站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具有很强的政府衙门的属性。其一,驿站按编制,除了驿丞外,还配有棚头、差头、牢头、禁卒等。《高邮州志》载,高邮孟城驿编制有棚头一人(注:清代陆军编制十四人为一棚),差头三人。其二,驿站不但有成套刑具,驿站还设有监房。有一部记载直隶河西驿的手记《驿事纪略》中就写得很具体:“各内外衙门派人持火牌、兵票押解人犯沿途宿驿。为避免发生逃亡事故,有的驿站设置囚室,用以关押在途人犯。这是驿站的固有职能,由来已久,并非新增加的任务。”盂城驿经文物和司法部门专家考证,在其东北角有监房两进各三间计六间。其三,驿站还是犯人服刑的场所。明清时将犯人发配到驿站从事驿站内最艰苦的劳役,这叫“摆站”。蒲松龄在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大写特写高邮盂城驿内摆站犯人的服刑活动。小说深刻刻划驿内内幕,令人发指。其四,驿站还可以公开出“告示”,如《涌幢小品》载:“前在京,过安福胡同,见兵马司告示大于巡城御史。后归家,见驿丞告示亦大于知县。”《醒世姻缘传》中新的盂城驿驿丞到任,也用大红招贴纸告之于百姓知晓。

驿丞虽小,但他毕竟是个“官员”,直属吏部。

州县的驿站设驿丞一职,主管驿站事务,为一驿之长,官秩为从九品,未入流。《明吏·职官志》云:“驿丞典邮传迎送之事。”驿丞由吏部任免,并按规定考核铨叙。驿丞虽是州县的微职末吏,但他毕竟是个“官员”,是驿站这个准官府衙门的主宰者。驿丞这个职位更有与众不同之处。他的工作是专职送往迎来,周旋于上司显宦之中,责任却也十分重大。“秩莫卑于驿官,事莫纷于邮务”。这说明,驿丞官虽微小,但发生在邮驿之中的事端却又非常纷繁复杂。一些驿丞勾结权势,串通州府,对上卑躬屈膝,对下作威作福,百姓也视之如虎狼。京剧《临江驿》中,把这些刻画得最淋漓尽致。《醒世姻缘传》中亦有对驿丞权势的描写。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