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1 00:00:00 作者:晓莉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在西塔社区西塔街58号,住着孙如兰、马淦清夫妇和他的三弟吴福生三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均已达到90岁。虽然他们年事已高,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但他们的晚年生活却过得非常开心、舒适,这些都得益于孙如兰夫妇孝顺的大儿媳朱应秋的细心照料。
记者偶然得知朱应秋与孙如兰等三位老人的故事,便在西塔社区有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应秋的公婆家,刚走进大门,就看见朱应秋与三位老人正打着麻将,期间还时不时夹杂着不服气的“争吵”声。
朱应秋告诉记者,她1982年嫁给了孙家的大儿子孙文森。刚结婚时,她和丈夫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但随着儿子的出生,加之丈夫的弟弟也长大成人,住房的面积又小,于是她就与丈夫在南海另购了一套商品房居住。随着公婆的年龄越来越大,1997年,朱应秋与丈夫聘请了一位保姆,专门照顾公婆的生活起居。2007年,干了整整10年的保姆由于自己孙女生养需要照顾而辞了职。在多次寻找但找不到合适的保姆情况下,当年还在上班的朱应秋毅然选择了提前退休,并将自己经营得有声有色的礼品店转让给了别人。说到这,坐在一旁的婆婆孙如兰不禁夸起了自己的媳妇。面对着婆婆的夸奖,朱应秋谦虚地说,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年轻时,自己和丈夫为了多挣点钱,非常忙碌,那时候也多亏有公公婆婆的帮忙,帮助他们照顾小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一心一意忙自己的事业,现在公婆年纪大了,照顾他们是自己分内的事。
自退休后,每天除了晚上睡觉回到南海的家外,其余的时间朱应秋都是呆在公婆家,照顾公婆和三叔叔的生活起居。每天一大早,朱应秋赶到公婆家,做好早饭后去菜市场买菜,并根据他们的喜好做些他们想吃的食物。每次煮饭时,朱应秋都会多放点水将饭煮烂点,方便老人食用。吃完午饭,忙完家务活后,朱应秋都会陪三位老人聊聊天、看看电视,更多的是陪老人打打小牌。在采访过程中,婆婆孙如兰一直对自己的媳妇赞不绝口。
由于年事已高,孙如兰患有头晕症,马淦清耳聋、基本上听不见声音,三叔叔吴福生又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当三位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朱应秋会第一时间带着他们去附近的医务室挂水,并一直陪在左右。有着这样的一个好儿媳,公婆都笑得合不拢嘴,孙如兰说:“28年来,我们与儿媳妇没有红过一次脸,更没有拌过一次嘴。我们老夫妻俩能这么长寿,都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媳妇,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开心又舒适。”
吴福生以前一直在台湾生活,因为孤身一人,没有子女,2005年,在哥哥嫂嫂的邀请下来到高邮与他们一起生活。他告诉记者,朱应秋虽然是自己的侄媳妇,但对自己也非常孝顺,去年因为哮喘病突发,自己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都是侄媳妇朱应秋在忙里忙外,照顾着自己,从不嫌脏,也不嫌累。虽然自己一生没有子女,但在晚年的时候,有个像亲生女儿一样的侄媳妇在照顾着自己,也是自己的一种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