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盂城驿诗词与中国古代邮驿诗(下)

2009-10-15 00:00:00    作者:真启梁    来源:今日高邮

———打造“东方邮都”邮文化再谈之三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首《卜算子·咏梅》就是大诗人陆游具有代表性的邮驿诗词。他现存诗词九千三百余首,数量之多,为古今诗坛之冠。经研究专家统计,陆游直接写邮驿的诗词竟达七十余篇,至于“诗情”来自邮亭的那就数不胜数。诗人借驿站外面断桥边独自开放的腊梅,冷冷清清、寂寞无主的境遇,表现了一种孤苦凄零、感伤消沉的心情,反映了孤芳自赏、清高自傲的心态。该词在文革期间因毛泽东主席的引用而名声大噪,尽管毛主席是“反其意而用之”,但《咏梅》作为陆游邮驿诗(词)的代表作,使本来在人们头脑中已淡忘了的诗种——邮驿诗(词)又深深地驻进读者的心田。

古代邮驿制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已离我们远去,全国近两千座驿站也在辛亥革命时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今已荡然无存。今天,高邮盂城驿作为全国保存较为完整、规模庞大的明代驿站已得到全面修复,并于1995年开辟全国惟一、世界仅有的邮驿博物馆。该馆搜集了古代歌咏高邮驿站的诗词上百篇,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元·萨都剌《秦邮驿》:“二月好风吹渡淮,满湖春水绿如苔。官船到岸人多识,楚馆题诗客又来。近水人家杨柳暗,禁烟时节杏花开。一官迢递三山远,海上星槎几日回。”

淮河在高邮以北百余里,萨翁乘二月春光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这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萨翁时年65岁,自京到闽就职,任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官船到岸人多识”,反映了作为运河沿线邮驿重镇的高邮,对南来北往的官船已司空见惯。“楚馆题诗”则反映驻驿官员的浪漫情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楚馆”一词,《辞海》解释为“楚馆秦楼”,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由于接待功能是古代邮驿的重要功能之一,作为秦邮驿接待萨都剌这样的士大夫当是驿站的本份。萨翁为元代蒙古族嫡传、功勋重臣之后,诗风浪漫,放荡不羁。萨翁的这首诗,成为我们研究驿站接待功能的可信史料。

盂城驿邮驿诗中反映邮驿接待功能,描述接待场面喧闹的诗词也不少。明代著名的散曲家被称为“南曲之冠”的王磐,高邮人,在其《朝天子·咏喇叭》中称:“官船来往乱如麻。”此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是高邮城西大运河官船往来如穿梭的场景的缩写。明初四朝重臣、侍讲学士、礼部尚书、文渊阁学士王英路过高邮时,按例当在高邮盂城驿停留,同样热闹非凡。他在《舟过盂城》中有“画船挝鼓过盂城”句。又是“画船”,又是“挝鼓”,多么气派,多么热闹。明代中期的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内阁首辅大臣杨一清路过高邮时,《过高邮》中亦有“画船萧鼓坐空明”句,并发出“东风也避王师路,万顷波涛一霎平”的感叹!

此外,我们还能从明清的邮驿诗中,推断出盂城驿和界首驿当有“驿楼”和“邮亭”。

明初学者吴与弼有《盂城驿》一首,称“都将古今兴,尽向驿楼书”。他还倚在驿楼,远眺高邮湖,百感交集,有感而发,作《高邮湖》一首:“图经旋展认邗州,童稚传闻老始游。一曲倚楼怀古调,烟空漠漠水悠悠。”同时他还著有《皇华馆即事》一首,“皇华”是使者的别称,邮驿专用词语,这里的皇华馆应为“秦邮公馆”。另明永乐进士、御史、翰林院学士薛暄写盂城驿的驿楼更为直接:“驿楼清望远,漫漫野湖平。”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秦邮端梅庵至舟》中有“隔堤绝爱湖烟好,那得从容上驿楼”句。盂城驿的驿楼还应叫“红楼”。还是那位薛暄,在《高邮冰泮发舟》中有“晚泊高邮城,寓此盂城驿”句。接着又在《高邮》一诗中写到:“水上红驿楼,登眺忆往岁。”此外,明中期监察御史刘玉在《高邮次韵留寄白岩》诗中有“林下渐藏元亮径,驿边微露仲宣楼”句。“仲宣楼”与黄鹤偻、晴川阁、岳阳楼合称“楚天四大名楼”。该楼因“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有《登楼赋》而出名。刘玉在此将盂城驿驿楼比喻为“仲宣楼”,实有恭维之意。“元亮径”语出自唐代诗人王绩《田家》,诗有“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句。元亮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字。陶著有散文《桃花源记》,最为有名。同样,盂城驿应有驿亭。明永乐进士兴化人高彀在回家途中经高邮时,有《回自秦邮途中书事》一诗,有“官亭临路喜重修”句。据查高邮盂城驿在永乐年间曾由知州王俊重修,诗句中大概就是指此时。另洪武进士王洪在《舟中杂兴》中两次提到“邮亭”:“燕飞村落曙,花发驿亭春。”“古道长河外,邮亭落照边。”因此诗写于过宝应县之后,当为写高邮之邮亭。最直接写盂城驿的邮亭的,莫过于永乐北京国子监祭酒、《永乐大典》总裁官胡俨其《盂城八景》诗中的“秦邮亭下古邗沟,一族人家烟树稠”句。 还有,咏界首驿的邮驿诗中都明确地道出界首驿应该有“驿楼”和“驿亭”:清·戴瀚在《舟次界首驿》中有“秦邮北境湿青冥,晚系兰舟就驿亭”。清·鼓桂在《过界首驿》有“树拥驿楼相见远,灯催成鼓著犹喧”。从这些言之凿凿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很容易寻找到古盂城驿和界首驿的昔日风貌。

我们还能从邮驿诗中寻觅到古城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其中描述邮城“莼鲈之情”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明人沈起鹏的《七里湖》(借指高邮湖)有“三里湖连七里湖,鲈鱼香稻与莼美”句。诚然,莼菜“滑嫩爽口”,鱼片“洁白细嫩”,美味可口的“莼菜鲈鱼片”当为席间上品。难怪宋代诗人曾几登临文游台时为苏轼、秦观等前贤雅集,发出“香莼紫蟹供杯酌”的赞叹。此外,明朝中叶的郭登在《舟过高邮……》中有“故乡多少莼鲈兴”的感慨。同期人张弼《寄建昌太守秦廷韶》为秦少游、为高邮而发出“莼菜关情千里外,杜鹃惊梦五更头”的嗟叹。既为秦观而哀叹,更因高邮莼菜而生思乡之情。最为动情的是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甓社湖作》中有“明日江东客,相逢烩玉鲈”句,同样因羡高邮莼菜鲈鱼之鲜美而跃跃欲试,欣然前往。

我市著名学者朱延庆在《富饶的高邮湖》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高邮湖)最有名气和最有特色的要算莼菜和蒌蒿了。莼菜今为上等酒席中的珍品……吃到莼菜,使人想到晋代张翰的‘莼鲈之思’的典故,平添思念故乡之情。”这当是对古代人赞美高邮湖莼鲈之美的总结。的确,高邮湖鲜美的莼菜和高邮水乡鱼中精品——虎头鲨烩成的“莼菜鲨鱼片”,令古代人和今朝人都要掉口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