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邮民歌 唱响中华

2009-10-23 00:00:00    作者: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一只鸭子一张嘴呀,两只那个眼睛两条腿。走起路来两边摆哪,扑通那个一声跳下水。呱!呱!咦啧啧来……”早在上世纪50年代,高邮民歌第一代传人王兰英以一曲《数鸭蛋》一直唱到中南海,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9月16日晚,高邮民歌《数鸭蛋》再次成为惟一代表江苏参加“唱响中华”——56个民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的节目。市领导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特率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赶赴山西,现场为民歌手鼓劲加油。我市第二代民歌手曹德怀和第四代民歌手杨旭娟最终获得“展演奖”。

曹德怀和杨旭娟载誉归来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庆祝国庆60周年和邮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近日,记者对她们进行了采访。

民歌手:幸福、光荣

“作为一个老民歌手,这次有机会到国家级的大舞台展现我们高邮地方特色,这是我一辈子都感到很荣幸的事情。”谈起演出经历,60多岁的曹德怀的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能够为宣传高邮民歌做贡献我感到很高兴,一辈子都不会忘!”

杨旭娟也激动地说:“虽然有过几次外出展示高邮的机会,但这次作为民歌手,展示高邮民歌的魅力,真是感到幸福而光荣!”

大舞台演出现场

据了解,这台“唱响中华”——56个民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由文化部和山西省政府共同主办,汇集了人民音乐家郭兰英老师及著名歌唱家刘斌、张也、腾格尔等全国各地500多位各民族优秀歌手。

“同西藏、贵州、甘肃、青海、云南等地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民歌手在一起演出,我们反而成了‘少数民族’。”谈到这里,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很兴奋,“在现场,民歌手们用歌声展现了高邮民歌的魅力,唱出了水乡高邮的美,立体化地向全国人民诠释、宣传了高邮。高邮民歌通过这个平台再次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市文化局分管负责人介绍,高邮民歌底蕴一直比较深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民间艺术也得到继承和发展,这次高邮民歌首次走上这样一个大舞台,向全国人民甚至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高邮地区原生态的民间文艺,也展示了高邮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市委、市政府:支持、 重视

“高邮民歌再次唱响全国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功,不仅归功于民歌手舞台上的倾情演出,更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以及市委宣传部的有力组织、市文化局提供了必需的后勤服务和资金保证,归功于社会各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两代民歌手在激情表演

为圆满完成此次演出任务,展示高邮民歌的风采,市文化局分管负责人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相关人员,从选择歌曲、表演形式、组织制作到演出服装头饰等都做了精心准备。民歌手也特别不容易,为准备这次演出节目,她们紧张排练了半个多月,在排练场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演出前一天,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率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风尘仆仆奔赴山西。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放下行囊,不顾睡眠不足和旅途劳累,甚至没有来得及吃饱饭,就赶到现场看望民歌手。“看到部长时,像看到家里人一样,我们的心一下子踏实了。”曹德怀告诉记者。

有了市领导的鼓励,在最后一场晚会上,曹德怀和杨旭娟始终保持着奔放的表演激情,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她们优美的嗓音震撼了全场,观众不时对她们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她们荣获“展演奖”。

“高邮民歌之所以能作为江苏惟一节目登上大舞台,还要感谢非遗保护、传习所以及民歌进校园、民歌剧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据市文化局分管负责人介绍,早在年初非遗保护中心筹办传习所阶段,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赵鲁刚和省文化馆馆长陈蜜就对高邮民歌评价很高,并表示有机会将把高邮民歌推出去。所以,这次得知文化部举办这样的活动后,他们便决定邀请高邮民歌手代表江苏省前往山西录节目。“这次高邮民歌走进千家万户荧屏,不仅对非遗保护、高邮民歌传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也为人们了解高邮民间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