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从盂城驿的古典建筑艺术看古代驿站的建筑美(上)

2009-10-27 00:00:00    作者:真启梁    来源:今日高邮

——打造“东方邮都”邮文化再谈之六

中国古代邮驿,在历史上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邮驿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下面我们从盂城驿的建筑艺术,看看中国古代驿站的建筑美。

中国古代各地的驿站建筑都非常华美,下面笔者不妨举几例加以说明。唐代《管城新驿》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夸赞管城驿的:“门衔周道,墙荫竹桑,境胜于外也。远购名材,旁延世工,既涂宣皙,瓴甓刚滑,求精于内也。……主史有第,役夫有区,师行者有飨亭,拿行者有别邸,周以高墉,乃楼其门。”此外,有条件的驿站,还附带有其它附属建筑,如四川马嵬驿还设有佛堂。明·河间府对其境内的乐城驿也有这样的描述:“(乐城驿)弘治四年增修,除原有馆舍外,又新造传堂五间,左右饩舍三间,前驻节堂五间,东西库舍各七间。堂南夹路立碑、井二亭,亭南有报捷命门,门外左神祠,右官亭。南望重檐高栋,倚汉摩空,则是皇华楼。”(《河间府驿递考》)。明南直隶扬州府广陵水驿,除了驿舍建筑外,并为当地名胜所在,正厅悬匾曰“皇华”,后堂建有淮海奇观楼,楼下匾额曰“礼宾轩”。宋·嘉佑六年苏轼曾谒客于凤鸣驿,对驿站的奢华有这样的概括:“视客所居与其凡所资用,如官府,如庙观,如数世富人之宅,四方之至者如归其家,皆乐而忘去。”

根据《高邮州志》的记载,高邮盂城驿的建筑形制包括牌楼、影壁、门厅、正厅、后厅、鼓楼、马神庙、驿丞宅等,下面分段叙述。

秦邮碑亭。古人在石料上镌刻文字以作纪念叫做“碑”。在碑碣外再建“亭”将碑石安置于亭中,叫作碑亭。秦邮碑亭就建于大运河东岸,盂城驿古运堤石阶之畔。秦邮碑亭的碑碣上阴文镌刻着我市朱延庆先生撰文的《重建秦邮亭碑记》,记叙了秦朝在古邗沟边,筑高台,设邮亭,始有“高邮”的这段难忘历史。

秦邮碑亭是一种撰尖顶的四边形重檐建筑,它将屋顶积聚成尖顶形式,由一个尖脊顶向四周辐射。四角垂脊的脊口明显地向上翘起,形成一个优美的角度,好比是凌空飞翔的鸟翼,这种角度叫“翼角”。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对醉翁亭就有“有亭翼然”的比喻。翼角曲线展现了古代建筑的曲线美,体现了中国古建筑较之外国建筑独到的艺术美感。

牌楼。沿碑亭石阶踏步而下,便是牌楼。“牌楼”俗称牌坊,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旧时一般建于衙署、庙宇、陵墓、祠堂、园林等特殊建筑群之前,在建筑布局上起到组织空间、涵盖领域、点缀景观的作用。明代隆庆《高邮州志》上就明确记载“(盂城驿)有照壁牌楼一座”,现今经修复的牌坊为盂城驿景区驿站建筑群的导入部分。它使人在进入古建筑群之前,就感受到艺术处理上的一个高潮。该牌楼为二柱一间三楼式,是牌楼中结构最为简洁的一种,与安徽黄山屯溪老街街口的石牌坊极为相仿,只是略显朴素,没有屯溪的牌楼那么丰富罢了。据查现存的我国最高等级的木牌楼为北京雍和宫北面的“寰海尊亲”牌楼,四柱三间九楼样式,而石牌楼要数明十三陵前的六柱五间十一楼式牌坊。盂城驿牌楼由剁假石(又叫剁斧石、斩假石)人造石料建成,这是一种造价较省的“造假石”工艺,但仍不失其典雅。正楼(又叫“明楼”)之下,两次楼(又叫“边楼”)之间镌刻着“皇华”二字。皇华者,使臣也。这高度概括了古代驿站迎来送往(各路使客)的接待功能。

影壁。再向东穿过馆驿巷两侧二层仿古建筑群,步行百余米,盂城驿正南便是影壁。影壁,地方上俗称照壁,又叫壁墙,是正对大门的以作屏障的墙壁。高级一些的,在墙壁上塑成浮雕,形成一种影壁艺术。盂城驿影壁为三门式,长14米,高3.5米。影壁烘托着一种庄重、森严和神秘的气氛,它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标志性建筑物,直接反映了古代驿站作为一种衙门的威严和显赫。原高邮州署衙门前也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影壁,但今天已不复存在了。

门厅。盂城驿门厅为尖山式硬山建筑,三明两暗五开间样式。五间门厅的屋面正脊,高低错落,上下有别,正中仪门正脊高于两侧梢间的屋脊,用以突出仪门的气势,同时上下有错也体现古代建筑的美感。盂城驿的古典仪门结构由槛框、横披和门扇所组成。槛框的横槛分为上槛、中槛和下槛。上槛和中槛之间叫横披,这里通常用来挂匾额,匾额向世人展示本署府第的衙门属性。如今悬挂的匾额上书“古盂城驿”四字,向路人昭告这组古建筑的单位名称,匾额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手书,苍劲雄浑,乃朱老于1991年抱病写成,表达了这位老邮电部长对修复的古驿站的情感。匾额的下方是中槛,中槛上对称地镶嵌着四朵六边形雕花门簪,它是古式仪门的装饰物,好比女人头上的冠饰头簪。向下,门扇(就是民间通常称的“门”)之下的部分为下槛,这里才是平常所称的“门槛”。盂城驿的门槛为倒立的等腰梯形,门槛插入卡槽,变成一道高一尺有余的“屏障”。平时门槛是倒插着的,它默默地展示着“高门槛”的尊严。而当有特殊需要时,只要将倒扣的等腰梯形门槛向上提走,门槛部位就变为平地。按旧制,驿站有上宾贵客进出时,门槛才事先取出,贵宾们进出大门时便“如履平地”了,民俗称这为“平步青云”;当驿站接待的属“等之人”时,门槛就作为一道“槛”,让来人跨进跨出,不过,旧时民俗也有个吉祥的说法,叫“鲤鱼跃龙门”。据说,如今的游客在导游小姐的讲解之后,还专门挑这高门槛“跳来跳去”,以摆脱凡夫俗子的命运。盂城驿的门扇为“棋盘门”,它是一种带边框的门扇,门板背面用4根穿带连接成方格状,故名之为“棋盘”。门体沉实而厚重,大多用作府邸的大门。这种棋盘门,常用于正规的府第,虽然它比用于宫殿、庙宇的“实榻门”规格要低一些。门扇正中是一对门环,为最古老的门铃。穿扣门环钉于门扇上的金属构件叫“铺首”,盂城驿大门的一对铺首为铜质圆型,上面铸刻着虎头兽面,有“镇守”的寓意,颇具威风。盂城驿大门两端各设石礅一座,底座雕花,其上有石鼓一对,刻有三狮戏珠的图案。这种仪门的装饰物叫做石抱鼓,它们除了具有固定门框的作用,同时能使刚性的古典建筑更富有庄肃的韵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