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30 00:00:00 作者:韩粉琴 陆学智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论产值规模、税收贡献,吴有还所创办的扬州高标机械有限公司并不是汤庄的“老大”,但无论是汤庄党委政府一班人,还是工业战线上的大小老板们,都极为敬重、佩服这位“老爷子”。
吴有还搞工业30多年,从未有过亏损。他矢志做一个对汤庄工业有贡献的人,在贲门癌术后的第14个年头,毅然拿出全部积蓄,在工业园区投资数千万元再创大业。
最近,吴有还被汤庄镇党委树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人物之一,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工业“常青树”——创业30多年未有亏损
汤庄是我市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吴有还被人尊称为汤庄工业的“鼻祖”之一。
吴有还很瘦,说话也没什么高声,衣着很朴素。但他创办的高标公司却是汤庄工业的“常青树”,而且创造了30多年未有亏损的奇迹。
吴有还本是木匠出身,后来到乡建筑管理站工作。他凡事好琢磨,做的活很漂亮,在一帮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上世纪70年代初,他被抽调筹办乡印刷厂(不久后改为标准件厂)并任厂长,从此就把根一直扎在这里。
做木匠让吴有还明白一个理:吃百家饭就要图个名,有了名气不愁没活做、没钱赚。办企业时,他也认准同一个理:先有名才有利,做厂先做人。因此,他以身作则,敬业精业,管理有方,大伙都服他;他讲信用,宁可别人负他,他不负别人,客户都信任他。
不到10年时间,他带领大伙把原先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全部还清,至今公司不欠银行一分钱。
30多年常青的奥妙在哪里?老人一语破的:“聪明人分两类,一类是精明,一类是尖明,这其中标准是你选择先为公还是先为私,是先为名还是先为利。尖明者胜一时,精明者胜一世。”
汤庄工业的“黄埔军校”——10多位老板从这里起飞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标准件厂一直是汤庄的龙头企业,吴有还没有满足于此,他痴迷于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面对集体企业大锅饭的种种弊端, 1993年,吴有还三赴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浙江温州考察调研,回来后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他舍弃厂长“一支笔”大权,在高邮企业中首开“买卖制”先河,让营销员、车间主任享有股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大大调动了整个团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993年,标准件厂成功改制,新成立的高标公司成为高邮第一家改制企业。
吴有还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胸怀宽广,会培养人,让手下人成才、发财。一个业务员成熟了,带走一个产品、一个渠道,吴有还每次都大度地放手让他们创业、助他们飞翔。宏达公司的汤才宝原来在标准件厂做营销员,后来提出单干,吴有还同意让他作为二级法人,对外使用本公司的账号、工商执照、各种资质等,为他初期创业提供很多方便。1995年,一个外地大客户来考察,汤才宝夫妻俩怕穿帮,吓得都不敢与客户照面。吴有还抱病出来应酬,让客户满意而归。如今,汤才宝的宏达标准件公司已是汤庄最大的标准件企业。
高标公司先后做过标准件、汽车配件、液压推杆、液压垛机、水泥机械等产品,却又不断让出成熟的产品、退出既有的市场,开拓更大更新的空间。这些年来,从高标公司走出去的汤庄企业人才还有奥博公司老板陈伯明、龙鑫公司老板吴有建、旭日公司老板刘启英、永瑞公司老板吴俊权等十多人,几乎占据了汤庄企业家的一半名额。
“抗癌英雄”不弃事业——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1994年,正当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吴有还被查出患贲门癌,胃切除70%。医生说,如果晚来检查3个月,也许连治疗的机会都没有;手术后也许能活个一年半载,也许能挺五六年。吴有还心里明白,他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手术那天,乡党政领导守在病房一天。”吴有还说,是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给了他顽强活下去的勇气。
术后回家,医生叮嘱:你不能工作了,每天至少卧床休息10多个小时。吴有还怎忍心扔下与他一起奋斗多年的全厂兄弟姐妹,他吃住在厂里,一边休养一边“掌舵”,稳定军心。他考虑再三,让在扬州国营单位工作的儿子、媳妇辞职回乡,帮他管理高标公司日常工作,保证了企业平稳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吴有还手术后经常炎症发作,他以超乎常人想像的毅力,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默默地坚守事业。
经历过“鬼门关”的考验,吴有还对钱财看得很淡。“人活着就应该多做点好事,身后图个好名。”如今的高标公司年产值近亿元,每年上交国家税收数百万元。工人们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在汤庄首屈一指,而且全员享受“五险一金”。吴有还回报社会热心依旧,他积极支持地方各项公益事业建设,每年还掏出数万元资助重病乡邻。
吴有还自己及家人仍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和老伴吃的是粗茶淡饭,不会搓麻、不喜吃喝玩乐;穿的从不谈名牌,吴有还一直穿布鞋,家中仅有的一双皮鞋还是媳妇送的;住的是公司办公楼上的一个房间,至今没有一处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
“花甲之年”再创大业——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癌症病人10年以后还活着,体内的癌细胞抗体就会足够强大,癌症不会再找到我头上了!”吴有还笑着说。
术后10年,吴有还宴请了一批亲朋庆贺他的新生,同时一颗雄心也在慢慢复苏。
当吴有还说出自己的创业计划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都60多岁的人了,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上千万的资产存到银行里吃利息也足够了,还折腾个啥?
吴有还坚持自己的想法:“人最宝贵的是活着,我死里逃生10多年,再多的钱有什么用?为家乡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才不枉过一生!”
2008年底,吴有还在汤庄镇工业集中区二次创业,实施“3331计划”,即投资3000万元,3年实现产值3亿元,开发1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影响力大的新产品。最近,高标公司已完成一期工程投入,并征地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吴有还规划今后还要组建高标集团公司,打造一个响当当的“高标”品牌,为家乡发展再立新功。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在观望之际,吴有还为什么敢在这个时候大投入?吴有还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办厂也不能指望每个产品都能赚钱,每笔订单都赚钱,天天都赚钱,我既能赢得起也要有随时亏得起的心理准备。”
吴有还再创新业还源于他对做企业的痴迷: “企业管理的学问无止境,越是宏观调控,越是经济危机,对规范经营的企业发展越有利。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为汤庄工业再培养一批人才出来。”
“人家身患癌症多年的老同志还在勇创新业,我们这些小字辈、后来人怎能自甘满足?”在吴有还的带动下,当地企业家再掀投资热潮,去年下半年以来,已开工项目10多个,总投资额达3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