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10月28日,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纪念新中国成 立60周年集邮展览”在我市五金城开幕。市邮协副会长芮和靖编组的4框整理类文献集邮《高邮集邮活动资料汇编》获二等奖。
这次获奖是芮和靖的“梅开二度”。3年前,他与陶绪逊合作编组的《解放初期的集邮服务》在首届全国文献集邮展览中获得镀金奖。观看过芮和靖两部文献集邮展品的人都说他“真是个有心人”。
27年前的10月28日,高邮成立了集邮协会(先于江苏省、扬州市集邮协会的成立)。今年的10月28日,我市举办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在这样一个巧合的日子里,身为市集邮协会副会长的芮和靖编组一部4框文献集邮介绍高邮27年来的集邮活动,其意义不一般。因此,他的这部展品一亮相,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老芮的这部文献集邮展品由“健全的组织”、“鲜艳的邮花”、“丰富的活动”、“积极的参与”、“光辉的历程”和“显著的历程”六个部分组成,其史料和物证之翔实丰富令人折服。
记者就其中的三个要点,向读者做些介绍。一是组织开展活动。我市邮协成立后,便积极要求会员编组邮集。我市集邮爱好者编组邮集的水平,在扬泰地区县(市)中名列榜首,这些年来有多部邮集在全国、省市级邮展中获奖。
风靡网络的一页贴片邮集,首先由市邮协理事邵天朗创意,理事金飞声第一个“吃螃蟹”——于2000年6月30日编组出《开天辟地》一页贴片邮集。金飞声在今年首届全国网络一页贴片邮集邮展中亦获佳绩。
在编组邮集过程中,有两名中学生集邮爱好者崭露头角:林刚、圣刚。如今,他们仍是集邮界的佼佼者。此次邮文化节,林刚以无锡广电集团太湖明珠网总监的身份应邀回故乡采访。
在老芮的文献集邮展品中,记者见到几件“物证”,一份是市邮协自己创建的“邮展评审规则”和“观众评选票”。这几件物证告诉人们,我市邮协在为提高编组邮集水平的工作中,不一味追求“高大全”,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鼓励广大集邮爱好者根据自己的藏品,编组切实可行的展品,重在让大家在编组邮集中提高集邮水平,丰富娱乐生活。
二是创办会刊《盂城邮花》之时(1991年4月1日),正是全国开展“集邮文化”大讨论之际。市邮协积极组织会员在会刊上发表文章,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确认集邮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集邮是一种消遣的娱乐活动的偏见从而被纠正。
一些当年参与讨论的作者在老芮的展品中,见到自己的“言论”赫然在目,不禁唏嘘不已。
三是集邮协会和广大集邮爱好者为积极保护盂城驿和修缮盂城驿所作出的努力,在老芮的展品中得到了有力证明。
盂城驿虽然在“文革”后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但是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初,盂城驿的历史地位和史料价值在一批热心的集邮爱好者们的大力奔走呼吁下,开始逐渐被重视。
关于对盂城驿的保护与修复,当年市里一位主要领导曾作出批示:在家想困难,越想越多。外出多争取,道路越走越宽。市集邮协会为此发出盂城驿保护与修复的倡议,得到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理事、江苏省集邮协会副会长杨勇伟的肯定和热情响应。
杨勇伟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在1945年12月26日解放高邮的战斗中,他身为主攻营营长,从车逻率部队攻占南门,并在战斗中摔断两根肋骨。杨勇伟饱含深情说:“我对高邮有着特殊的感情,现在高邮发现全国保存最大的古代驿站,我既有责任有义务向全国集邮爱好者发出倡议,更有责任有义务带头为修复盂城驿捐款。”
后来,在市集邮协会和市邮政局的积极筹划下,杨勇伟在我市举行个人集邮藏品义捐义拍活动,取得极大的成功。
在1995年《古代驿站》邮票发行的前期,集邮爱好者还热情地为著名邮票设计家黄里、阎炳武来邮采风提供相关资料。
芮和靖说,他花费心血编组文献集邮展品,旨在留住过去的脚印,发展我市集邮事业。芮和靖还告诉记者一个美好的规划,他打算在2012年10月28日市集邮协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写本《我与邮协30年》的书,总结个人集邮50余年的苦与乐,记述改革开放后高邮开展集邮活动30年来的成果。
许多已得知此信息的集邮爱好者与记者一样翘首期盼如期见到老芮的又一部文献集邮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