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00:00:00 作者:陈庚林 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 记界首镇龙祥村党支部书记、宝明工艺厂董事长居宝明
居宝明,界首镇龙祥村党支部书记、界首宝明工艺厂董事长。居宝明经营的企业从租借设备、厂房开始,到现在资产达数百万元、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他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村组集体负债55万元,是全市有名的经济薄弱村,短短几年间,他带领村里干部不仅还清了债务,2008年底还被授予市级小康村荣誉称号。
近日,记者走进龙祥村采访,看到街道整洁宽敞,街巷观赏林翠枝掩映。“如今我们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里的群众都自豪地说:“居宝明是我们的好当家人。”
艰苦创业 出资造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居宝明所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84年高中毕业后,居宝明在界首镇服装厂当供销员,每月工资仅几十块钱,但开阔了他 的眼界。上世纪90代初,镇服装厂改制后,他回到老家龙翔村,租了几间房,借来6台缝纫机干起了玩具加工业务。1992年底,居宝明正式创办了界首宝明工艺厂,从事外贸加工。
刚创办宝明工艺厂时,他既没有名气,也没有关系,加上1992年整个服装行业的大环境又不是很好,除去成本、工人工资后,他赚的钱很少。但居宝明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进材料、找订单、谈价格,坚持了半年,工厂终于有了转机。
随着工厂的发展和业务的需要,交通成了制约工厂发展的大问题。“当时村里惟一通往外面的只有一条小路。”大量的成品运不出去,成堆的原料运不进来,当时许多人劝居宝明到界首镇上去发展。
“赚钱固然重要,但做人更为重要,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业务。”居宝明说:“我搬走是容易,但是她们怎么办?”原来,他在抓好产品创新和质量的同时,吸收了村里大量的留守妇女进厂务工。“这些留守妇女在我这里务工,既能照顾家庭,还能额外增加收入。”1996初,居宝明自己出资修了村里的第一条硬质化道路,方便了村民出行。
甘当村官 回馈社会
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在居宝明的精心管理下,宝明工艺厂不断发展壮大。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大家都愿意推选这个有本领、有能力的年轻人担当村干部。1997年村“两委”换届时,群众公推居宝明为镇人大代表、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上任伊始,居宝明充分发挥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大胆工作,积极为龙翔村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不向村集体报一分差旅费、招待费。他带头捐款万余元用于村内道路修建,村民出行方便了,农业发展有了保证,村民人均年收入有了增加,龙翔村的村容村貌在一天天发生变化。
龙祥村农民集中居住区
2002年龙翔村和宏祥村合并为龙祥村。2004年龙祥村“两委”换届,居宝明决定参加村党支部书记的竞选。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好朋友时,听到的几乎都是反对声,一些亲戚还善意地让他打消当“村官”的念头,因为合并后的龙祥村是有名的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村组集体负债55万元,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老化。“当个村官一年才5000元钱的工资,你自己随便干怎么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
面对村民的信任和期盼,居宝明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参加了村党支部书记的竞选。“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竞选大会上,他发表了自己的施政演说:“我没有其他想法,只是想带领大家早日致富。” 居宝明的真诚打动了大家,他以高票当选为龙祥村党支部书记。
顶着压力 奔波实干
“要干就要干好,要干就要干出成绩。”顶着压力,居宝明义无反顾地挑起带着群众致富的重担。居宝明仔细思考与梳理了发展思路,认为要让大家尽快走上富裕之路,必须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为了全身心投入龙祥村的新农村建设,他将工厂的日常事情交给妻子王金妹管理,自己则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
“穷则变,变则通!发展才是硬道理。”上任后,居宝明深入分析了龙祥村现有条件,认为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推进生产力不断进步是改变贫穷的根本。
居宝明和村干部发挥龙祥村地缘和资源优势,带领村民探索有效的种植模式,确立了积极招商、走工业强村之路;推广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之路;推进土地流转、走高效农业之路;加快转移富余劳动力、走增收致富之路的思路。他还倡导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虾蟹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690亩,引来稻田养蟹、“四季飘香”生态园、特种蔬菜等高效农业项目落户龙祥村。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居宝明筹资金、拉赞助、找技术人员、聘请专家为农户进行专业培训,样样亲自带头干,跑前跑后为他们联系销路,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他每天奋战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的表率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目标多大 舞台多大
短短四年多时间,龙祥村各类企业快速发展,种植、养殖业发展迅猛,到2008年末,全村共引进、兴建企业8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居宝明下了大力气,几年来,通过向上争取和村集体投入,累计投资300多万元,相继铺设12条计7000米长的村通组、组通户硬质化道路;新建改建了9座生产交通桥和25个灌排水涵洞;整治了5条灌排河;植树50000株;率先在全镇规划、新建了可入住350户的别墅式农民集中居住区。
昔日的“贫困村”变了模样:没路变小路,小路变大路;家家通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了;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迅速递增,达到目前的八九千元。
艰辛的创业经历让居宝明深深体会到:目标有多大,舞台有多大。2008年底,龙祥村被评为“全面小康村”;宝明工艺厂办得红红火火,目前企业有员工90多人,资产达数百万元、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居宝明也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当一名企业家,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让他们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