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胡德东:槽坊村的“朱快乐”

2009-11-13 00:00:00    作者:丁小玲 韩粉琴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全国十大杰出村官、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建华村村支书朱快乐,从自己企业拿钱出来,为村里办企业、建小学、建医院、修公路、建中心村,扶危济困,将穷村变成富裕村。而在郭集镇槽坊村,也有一位“朱快乐”式的村官,他叫胡德东。

胡德东做村支书三四年里,不仅没拿工资,每年还自掏腰包3万元至5万元,用于村里扶贫济困、公益事业;他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通过招商引资等,每年增加集体收入近30万元;他所领导的槽坊村从后进村变成无计划外生育、群众无越级上访、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镇前列。

不当老板,毅然挑起村支书重任

今年38岁的胡德东,1987年高中毕业后就自学医术,后来在槽坊村卫生室做了一名“赤脚医生”。1997年,胡德东从事灯具产业,逐渐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历经十几年的风雨坎坷,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上千万元。

而此时的槽坊村,村集体严重负债,村民怨声不断。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他,虽然在村民有困难时常常扶他们一把,但毕竟杯水车薪。这时,镇党组织看中了胡德东的忠厚、能干和责任心,有心培养他为槽坊村的“当家人”。2005年,胡德东毅然决然从自己年盈利好几十万元的企业中抽出身来,服从组织安排,让妻子做“老板”,将一个村子繁荣和富裕的重担挑在了自己的肩头。

广辟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槽坊村的西片,有一片近300亩的低洼田,前几年集中承包给一村民搞种植,每年只上缴村集体1万多元。去年,通过招商引资,胡德东将这300亩田承包给村民兵营长胡顺群和镇江客商景有忠,两人共同投资550多万元,建起“山湖庄园”,从事花木培育,每年上缴村集体4万元。目前“山湖庄园”已初步建成,且成为全市“调结构、促增收”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胡德东自上任开始,始终认准这样一个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发展经济。为此,胡德东与村干部创新思路,多头多路壮大集体经济。他们多方奔走,到省城、进县城,千方百计找“鸡”下“蛋”, 两年共争取资金近30万元。同时,胡德东还将已闲置的老村部和一所小学盘活,并引进一家灯具企业,又为集体创收50万元。

为民惠民,修桥铺路办实事 

 “集体有了钱,就得修桥铺路,惠及村民。”胡德东这一想法在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提出后,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响应。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槽坊村投资10万元,将吴庄桥进行新建;投资10多万元,将沈全闸进行维修;投资95万元,将红旗路、高庄路、沈全路进行硬化,总长度达3.4公里;投资25万元,进行改水改厕,新添自来水户250户,新改厕用户220户,目前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80%以上,创改厕达标村也顺利通过了市验收。去年5月份,槽坊村又投资近50万元,易地新建两层楼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村级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内设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党群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阅览室等,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村集体收入有限,胡德东开动脑筋,凭着与一些企业老板良好的关系,两次举办“槽坊村小康村建设恳谈会”,邀请部分企业主参加,为槽坊村建设募集捐款近50万元。胡德东自己以身作则,去年就带头捐款2万元。

关注弱势群体,群众冷暖挂心头

槽坊村680多户人家,每家啥样,胡德东心中有数,他对特困户更是特别关心。

村民王某的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去年年底又患上肺结核,因为家庭贫寒,一家人坐等“船沉”。胡德东知道后,发动村里的成功人士向王某捐款,共筹到捐款近万元,胡德东自己带头捐了1000元。王某及时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胡德东还多次到他家看望他,并给他送去营养品。

在胡德东的手机里,存放着全村最困难人家的姓名,每逢过节,他都会到他们家看看,总会丢下500元、1000元的,帮他们家渡过难关。每年,他个人在扶贫济困方面至少拿出两三万元。

胡德东家里的灯具厂现有职工60多人,其中大部分职工是槽坊村家境比较困难的村民,他们找到胡德东后,胡德东就把他们安排在自己家里的灯具厂上班,年薪都在1.5万元至2万元。占庄组村民茆某是从外地搬过来的,他的妻子身体不太好,他本人也没有工作,家庭十分困难。胡德东把茆某安排到自家的灯具厂上班,后来茆某妻子身体好一点后,也被安排到胡德东家的灯具厂上班,夫妻俩年收入近4万元,过上了小康的日子。茆某夫妇逢人就说:“胡支书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身体力行,坦荡无私树形象

这两三年来,胡德东给村里办了许多好事,自己没有从中“捞”过一分钱的好处。胡德东自己有一辆私家轿车,这车却成了村里的“公”车,有时为计划生育的事多次跑长途,费用花去不少,但他从没在村里报过一分钱。

村里来人或举行什么活动,香烟、纸杯、茶叶甚至吃饭招待,许多费用都由胡德东个人支付掉了。他说:“村里资金太紧缺了,所有的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我个人吃点亏不要紧,但村里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

胡德东不但自己不揩公家油,更把维护集体利益当成他的准则。这两年,槽坊村建了几条水泥路,也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这些工程全部实行招投标,所有的材料进行政府采购。在硬化沈全路时,好友张某找他,想靠他的关系把这条路承包下来,并表示好处费肯定有。胡德东一口回绝了,他毅然实施招投标,以最低价29.1万元承包给另一家施工单位。

村干部是农民的领路人,官儿虽小,但却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胡德东以身作则,并管好一班人。槽坊村先后制定并实行了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党支部定期向全体党员、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代表汇报工作等制度,逐步形成了村民议事、支部定事、村委会干事的工作运行程序,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现在的班子变成了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

回首自己的“仕途”,胡德东说:“当村官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在村支部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上,凭自己的良心和人格,为社会、为村民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