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我是你永远不变的依靠”

2009-11-16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人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在康华社区有这样一位女子,丈夫不幸遭遇车祸高位截瘫,为了不拖累她,多次要求离婚,让她重新追求幸福,但她却10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着丈夫和孩子,用自己瘦弱的双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使丈夫重树生活的信心……

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位坚强的女子——朱蕾。

                   

幸福家庭遭不幸

16年前,印玉荣和朱蕾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印玉荣头脑灵活,会经营、善管理,是粮店同事眼里前途无量的好苗子;朱蕾长着一张秀气的脸蛋,是单位里公认的“美女”,后来两人走到了一起,成了让人艳羡的一对,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本来,朱蕾一直觉得自己像生活在“蜜罐”里:丈夫体贴幽默,女儿聪明可爱。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个幸福的家庭濒临崩溃。

2000年5月28日下午5时左右,刚把女儿哄睡着正在做晚饭的朱蕾接到电话:“你家小印被车撞了,快去看看!”她跌跌撞撞跑到事发地点后,看到丈夫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身旁还有一大摊血。当时只有27岁的她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

自从丈夫住进医院那天起,朱蕾开始以医院为家。按照医院的要求,她每隔两小时就要帮丈夫翻身一次,并不间断地按摩他的四肢,还要换药、喂饭、擦身……那段时间,朱蕾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体重下降了好几公斤。这份夫妻情谊让医生颇为感动,同病室的室友更是常常感动得掉眼泪:“能娶到这样的妻子,真是他前世修来的福啊。”

虽然当时医生一直说“小印的伤没太大问题的”,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丈夫的双腿却一直没能再动弹过一下,这让朱蕾十分担心。于是她请来亲戚帮忙照顾丈夫,自己偷偷带着片子去扬州苏北人民医院咨询,医生看了片子当时就摇摇头告诉她:“病人伤情很重,颈椎第3、4节骨折,属高位截瘫,以后怕是都无法坐起来了。”听到这话,朱蕾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她再也忍不住,当场大哭起来。“别着急,你再带病人去上海长征医院看看,那里治疗这个条件比较成熟。”医生的安慰,给了朱蕾一线希望。

四处求医拒离婚

“如果你们要到外地看,我们医药费就不好负责了。”当朱蕾把想法告诉肇事方时,对方强烈反对,但为了能让丈夫得到更好的治疗,她十分坚持。“不行,我们一次性付一笔钱结束。”救夫心切的朱蕾,没有丝毫迟疑,坚定地说:“只要能救好他,什么条件都可以。”

随后,朱蕾怀揣着对方赔付的3万多元,带着丈夫到上海长征医院做了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在颈椎里加了一小节钢板固定。”做完第一次手术一个月后,虽然经过x光检查无异常,各项化验也正常,但印玉荣下身以下仍无法动弹。

“只要一听到有瘫痪病人康复的信息,她就会带着我去看病。”之后的日子里,为了让丈夫能再坐起来,朱蕾带着丈夫四处求医,但始终没有效果。尽管如此,朱蕾并没有放弃,她开始尝试各种偏方、土方,能想到的办法全部使上。就在此时,一个消息让朱蕾濒临崩溃,因为一直照顾丈夫无法去工作,她被单位买断了。“实在撑不下去了,一方面玉荣要治病,一方面孩子还要上学。”看朱蕾这么辛苦,不少朋友私下劝她:“算了,你还是趁年轻早点离婚,不然后半辈子怎么办?”  

“我好几次看到她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哭,甚至因为伤心过度三次晕倒在厨房里……”无法忍受病魔对自己和整个家庭的折磨,印玉荣向妻子提出了离婚的请求。知道丈夫不想拖累自己,朱蕾当场拒绝了,并表示决不离开这个家。眼见无法如愿,印玉荣便开始拒绝吃饭、服药。无奈之下,朱蕾只好用孩子作挡箭牌,“你就忍心放着孩子不管?你就忍心看孩子这么小就没有爸妈……”

让印玉荣彻底放弃自尽念头的是朱蕾的一句话,“好歹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我就是你永远不变的依靠。”“我已经不是为自己活着,至少要为了她和孩子活下去。”印玉荣说。

“孩子是支撑我们生活下去的动力”

生活的重压,并没有打倒坚强的朱蕾,体重只有80多斤的她,10年来每天扶着体重近150斤的丈夫在卧室、饭厅、卫生间之间来回锻炼。在印玉荣已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女儿考上初中后,为了生活,朱蕾又开始边打工挣钱边照顾家庭。

每天天刚蒙蒙亮,朱蕾就起床,先帮丈夫清理大小便、翻身擦洗,然后做早饭,将热腾腾的饭菜放在丈夫床头后,自己匆匆吃几口便去买菜,买完菜回来安排好丈夫再去超市打工。“怕我每天在家里觉得闷,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用轮椅推着我在附近的水泥路上溜达。”在印玉荣眼中,这10年如一日的生活,艰难却幸福。

在朱蕾的家中,记者看到了满墙的奖状。朱蕾告诉记者,那是她女儿的,明年就要考高中了。“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从来不向我们要这个要那个,连添件新衣服都会问有没有留足给爸爸看病的医药费。”一说到孩子,朱蕾又忍不住流泪了,“现在这个家变成这个样子,我和玉荣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这也是支撑我们生活下去的动力。”

采访后记:

“朱蕾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有着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和吃苦的精神,这样的事迹真的值得宣传!”记者去朱蕾家采访时,邻居们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啊,朱蕾是坚强的,她没有因为生活遭遇如此大的挫折而放弃、逃避,而是用她对丈夫、对孩子的爱撑起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撑起了生的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的伟大。

在此,记者想对朱蕾说,正如你所说“活着就有希望”,祝愿你们一家一切都好起来。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