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9 00:00:00 作者:王光珉(安徽) 来源:今日高邮
提起高邮,人们马上就会想起那名扬四海的咸鸭蛋和双黄蛋,我自然也不例外。高邮虽为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惟一以“邮”命名的城市,且在1997至2007年间成功举办过四届邮文化节,其代表型古建筑盂城驿也早在1997年荣登“国家名片”,但高邮在我这个老邮迷的脑海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直到最近发行的《京杭大运河》邮票小型张“千里烟波”以高邮镇国寺塔为主图,才让我对高邮有了新的认识,增添了前往高邮感受其城市独特魅力的一份向往。
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10月28至29日在高邮举办,期间更有文献集邮研究会五周年会庆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终于让我有了一个与文献集邮同好广泛交流、旅游观光的难得好机会。为此,我早在两个月前即做好调班休假的准备工作,当10月27日踏上江北这座古朴自然的小城时,一连串的见闻让我直呼:真没想到……
首先是没想到高邮城市规模如此之大,如此之美。在我的想象中,县级市无非是有个三四条街道、车辆乱停乱放、高楼大厦屈指可数、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等的小城,高邮应该不会与我曾经到过的安徽及周边省份不少县级市有太大的差别。然而当我乘坐的高邮市邮政局专程到扬州火车站接站的大巴下了高速公路,穿行于高邮市街道路时,那宽广的柏油路、高高的梧桐树、优美的绿化林、井然的交通秩序、林立的高楼大厦一一跃入我的眼帘,我及同车的来自北京、武汉的邮友大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尔后几天里,我利用参加邮文化节的间隙,见缝插针,匆匆穿行于高邮的大街小巷,贪婪地嗅闻着高邮所散发的纯朴自然气息和淡淡芳香,感受到老城区里特有的人文魅力,一个具有江淮平原和长三角双重地域风光、一个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高邮印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第二个没想到高邮人文气息浓厚,上上下下各阶层人士对我们的热情是那样的真挚,相信赴高邮参加会庆的所有会员都有这种感觉。10月27日报到的当天晚上,市委、市政府就在会员下榻的北海假日酒店举行招待酒会,市长夏正祥、市政协主席倪文才更是亲自出席;在10月29日会庆活动将要结束的联欢晚宴上,市政协主席倪文才和副市长乔国银又专程赶来参加,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高邮就是我们所有文献集邮研究会会员的第二故乡。还有一件小事不能不提,就是在我们所下榻的酒店房间里每天都可以读到当天的《高邮信息》,上面及时刊登的会庆新闻及高邮邮文化的相关资料自然也是我想要收集的重要文献,当我在联欢晚宴上无意间碰到《高邮信息》一位女记者向她索要签名时,她的漂亮签名让我自叹不如。当我进一步提出让她帮我收集会庆前后的报纸时,这位叫居晶晶的漂亮女孩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回到淮南没几天,一封硕大的寄自高邮的邮件就送到了我的手中,打开一看,里面正是我想要的《高邮信息》。
还有没想到的就是文献集邮研究会五周年会庆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得如此成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刘佳维、王新中始终在会议现场听取发言,征求意见。还有会庆会议、参观游览、联欢等各项活动安排得紧凑合理,让人始终有意犹未尽之感。
虽然在高邮仅仅度过了短短三天时间,但高邮的城市建设、风土人情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高邮之行拍摄到的700余幅照片,带回一串串我对高邮的留恋,我会用时间细心地去揣摩她的热情、周到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高邮是文献集邮者的第二故乡,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再次踏上高邮这块美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