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老报纸中读历史

2009-11-19 00:00:00    作者:任仁 顾永华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近日,记者在我市南门古街古玩市场的一爿店铺里,见到数份发行于民国三十六年和三十七年的《新闻报》及一份《申报》,报纸中所载新闻信息引起记者的关注。

一份民国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1947年6月23日)的《新闻报》头版头条,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条消息两行题:四平巷战再度展开/南下国军越公主岭。这条消息是“22日电”,电文:“激战达十昼夜,昨夜达最高潮。”“车站天桥,血肉互拼中”、“混战一片”……战事距今已62年有余,但阅读到这些文字,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东北战场国共两党军队战火惨烈的场景。

1947年的6月22日是端午节,翌日,《新闻报》(该报社址在上海市汉口路274号)社会新闻栏目中有则四行标题新闻,颇令人玩味:

风神导演白蛇传/一夜水漫上海滩

大街小巷积水成河/行人唤渡陆地行舟

古装戏《白蛇传》,有水漫金山的剧情,戏是人演的。而当年端午节,在现实生活中,是“风神”导演“白蛇传”,让大水漫到了上海滩,大街小巷积水成河,行人在大马路上弃车乘船。

记者、编辑巧借端午节《白蛇传》剧中情节,用心用典为这则社会新闻制作标题的精神令人钦佩。另外,版面围绕这则消息,还配发了几条小消息:“龙华机场水天一色”、“各路电车昨日停驰”,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到端午节当日上海水患的情况。

在《新闻报》三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947年12月16日)和《申报》三十七年一月一日(1948年元旦)的版面中,记者看到的多为“银根紧白米挺”民不聊生之类的新闻报道。

1948年期间,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已是风雨飘摇,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物价无一不涨,尤以柴米必需品为甚,柴每斤迫近8万元至大关,米每石突出70万元大关”、“米市涨风扩大/面粉杂粮全面挺升”。

在“各地物价”的消息栏报道中“无锡、泰县、南通、天津”等地都是“涨声”一片。而有则新闻标题可谓是触目惊心:

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肩题)/上海昨日初雪(主题)/酒楼客满路尸骤增(副题)

这可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也是新闻工作者忠于职守,客观公正披露国民党官僚纸醉金迷生活另一面冷酷的现实社会图景,更是对国民党粉饰太平的有力批判。

无论是《新闻报》还是《申报》,广告在一版或其他版面所占比例都较多。其中“冷气开放 王开照相”的广告,引起了市民间文学协会副秘书长顾永华先生的话题。他告诉记者,王开照相馆在上海市繁华热闹的南京东路(378号),他1985年结婚前,特意与未婚妻去这家王开照相馆拍了结婚照。他慨叹王开照相馆服务质量上乘。

记者在阅读广告信息时,感觉多是名牌商品才跻身《新闻报》和《申报》版面,如:三羊牌 热水瓶 白铜包口 纯铜瓶底 滴水不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竹蔑热水瓶还在市场上有售,而60多年前的“白铜包口 纯铜瓶底”的热水瓶,可是奢侈品了。

为京剧名家马连良、张君秋免费赠送艺术剧照和进行电台转播演出的更是名牌商家——中国华明烟公司。

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大城市,办报较早,报业也多,著名的就有《申报》,虽然发行量最多时也就几万份,但普通百姓就以《申报》作报纸的总称。

记者见到的几份《新闻报》和一份《申报》(不全),其版面均同《人民日报》一样,每期三大张、12个版面。其中一份1947年6月23日的《新闻报》发行期号是17987,以一年出360天报纸计算,《新闻报》也创刊将近50年了。也就是说,《新闻报》创刊于19世纪末清朝末年的封建社会。

早期报纸中的“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是今天的读者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可贵史料。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目的是为今天和明天服务。温故知新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