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4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潘学山 来源:今日高邮
——追忆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王顶荣
一场车祸,招商局长永远停下了招商的脚步
还有11天就是王顶荣40岁的生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生命在39岁永远定格,永远停下了一刻不歇的招商脚步。
单位的同事都清楚地记得,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汤学仁和开发区招商局长王顶荣11月4日上午7:30出门,中午到杭州拜访一大型钢构件项目客商,并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当天傍晚赶到萧山办事处,宁围镇3家拆迁企业有外出投资意向,他们和办事处的同志商量对策,并于当晚拜访其中一家汽配企业;5日上午他们到达常州拜访客商,下午返程,因为一个秸秆发电项目急等着他们回来处理相关事务。
5日下午3时许,在回邮的路上,汤学仁和王顶荣乘坐的汽车从扬溧高速由南向北行驶至润扬大桥悬索桥上时,与前方一半挂货车发生追尾,坐在后座上的汤学仁受重伤,而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王顶荣当场牺牲。
王顶荣走了,那个时常笑眯眯的、憨厚而执着、有亲和力又有人格魅力的王顶荣走了。悲痛,漫浸在每个人的心头。领导、同事、朋友、客商从四面八方赶来吊唁。
市委书记陈扬来到王顶荣家中,握着王顶荣母亲和妻子的手沉痛地说:“高邮市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开发区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招商战线失去了一位干将。”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各经济部门、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赶来参加王顶荣的追悼会。
传艺公司先后四次慰问吊唁,公司老总邹伟民说:“我生活中失去了一位好兄弟,事业上失去了一位好伙伴。虽然王局走了,但我们承诺对开发区招商事业一如既往地支持。前几天我们在苏州还动员几位朋友‘到高邮投资没错,你们有钱、有项目就到高邮去发展。’”
上海红同电子公司正在接受美国客户审厂,这是事关企业今后一大笔长期订单的关键时刻,老总王宇亮歉意地与客人打招呼,并赶在王顶荣出殡前一天,也就是11月9日晚,冒着寒风暴雨,从上海驾车7个小时到高邮,只为与王顶荣最后告别……杭州钢构件项目的老总惊闻噩耗,痛惜不已,前几天主动打来电话,同意来邮投资5亿元的项目,近期1亿元注册资本将到账。
王顶荣的同事泪水涟涟地说,王局平均一个月有20天在外奔波。他是在用心招商、用命招商啊!
鞠躬尽瘁为招商,宽厚仁爱后人传。斯人已逝,白花点点,挽幛如潮,泪河滚滚,英名永存。
一串硕大的“葡萄串”见证一个招商人的光荣
2008年4月,王顶荣走上开发区新成立的招商局局长的岗位。他清醒地知道,做招商局长不是权位的升迁,更多是意味着责任和奉献。
“开发区是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招商是我们的职责,更事关开发区乃至高邮市的发展大计。我们的责任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面对号称“新天下第一难”的招商工作,王顶荣铿锵有力地说,“只要信念不垮,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奔波辛苦,招来项目心不苦。”
王顶荣把招商视为事业追求,把客商当作家人对待,用心招商、用智招商,找准方向再定点“爆破”。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摘取了包括金业盈辉、亿利通、均英等亿元项目在内的硕大“葡萄串”。
2007年10月,苏州客商邹伟民在高邮经济开发区投资1.5亿元成立江苏传艺科技公司,生产电脑键盘用的柔性线路板。作为帮办人员,时任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的王顶荣,几乎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跑几趟。员工租房子、厂房设计、下雨组织排积水、工厂环评、招工……无论大小事情,他都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
传艺工地上第一天开伙烧饭,连碗筷都没有,王顶荣赶来与大家共进午餐以示同甘共苦;公司用电增容,他四处奔走办理各种手续,坚守现场协调工作,忍着蚊虫叮咬陪同安装,结果只用了21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电力增容……
后来王顶荣调任招商局长,公司许多事还是习惯性地找“王局”,他从不推诿。在他的协调下,厂区东侧的污水塘整治一新,门前的乱摆乱放摊点整治后井然有序,厂门外的交通主干道设置了斑马线保护工人交通安全……
有人曾这样问他:“王顶荣,你怎么对客商的事这么认真?”他说:“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把你放到客商的位置,把数千万元上亿元的资金投资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等于是把全部家产押上作赌注,地方上的人有怠慢的表现,你心里踏实不踏实?我们不能忽视客商,更不能忽悠客商。只有服务到位、承诺兑现,才能让项目不断生根发芽壮大,才能为开发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真情源于点点滴滴的细节,伟大藏于平平常常的小事。传艺公司几位领导逢人便夸开发区的服务效率高、服务态度好,把王顶荣视为他们最可信赖的兄弟。
顾文男是邹伟民的同学,获悉顾文男有外出投资意向,邹伟民主动现身说法并向王顶荣推荐。去年下半年,总投资1.2亿元的金业盈辉电子项目落户开发区,今年4月一期工程已经投产。
江苏亿利通公司老总李俊是顾文男的朋友,先后与开发区接触三次,被王顶荣的真诚、敬业深深感染,虽然自己所从事的模具铸造和精密机械加工在目前高邮的市场并不成熟,但他看中开发区领导的人格魅力,看中产业链的发展潜力和周到服务,1亿元的亿利通精密机械项目现已开工。
江苏均英电子项目的招商过程则更有一番神奇色彩。无论是邹伟民还是王顶荣,起初与均英老总廖先生素不相识。去年6月,台湾知名电脑生产企业——达方公司在淮安经济开发区举办供应商会议,传艺应邀参加,王顶荣找到邹伟民,要求扮作传艺的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会议。在供应商会议上,王顶荣主动出击,频频与人交流,交换到许多企业老总的名片,然后上网逐一搜索,达方的供应商之一——均英进入了王顶荣的视线。均英总部在台湾,公司产品产销形势极好,均英在苏州设分公司,分公司是租赁厂房,有整体搬迁的可能。王顶荣上门招商,第一次人家并不为所动,王顶荣又通过各方面的朋友不断渗透推介,终于说服均英的老总来高邮开发区考察。一年多时间的磨合,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均英电子项目在“邮文化节”前夕注册并开工。
一年多时间里,王顶荣还引进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金钥服饰、2000万元的京钥电子、4000万元的上海红同电子、2000万元的扬州续益公司LED路灯、180万美元的京龙瀛食品等项目。
今年1至10月,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4913万美元,同比增长660.5%,占全年任务的98.3%;实际利用民资20.05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全年任务的114.4%。其中,王顶荣分别引进外资4180万美元和民资2.8亿元。
在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各地客商投资普遍停滞的情况下,王顶荣采撷的这串招商“葡萄串”凝结了他多少真情与智慧、汗水与心血啊!
一份日程表映射招商人的精气神
2009年10月1日至2日,陪无锡客商;3日陪常州客商;4日至5日出差深圳拜访客商;6日开发区到上海、苏州、无锡、萧山等地谈项目、约客商,全力备战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29日、30日送客商返程,30日、31日到上海跟踪回访客商,11月4日外出招商……
这是王顶荣一个多月的工作日程表。这份排得满满的日程表记录着王项荣坚实的招商脚印,更映射出一个招商人的精气神,那就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办成事的“拼命三郎”精神。
从事招商工作以来,王顶荣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每个月至少有大半时间在苏南、上海、浙江、广州等地忙招商。每逢过节,他放弃与家人欢聚的机会,请客商们相聚,让客商在异乡感受到家乡般的温暖。凡有招商信息,他都仔细对接、研究,打有备之战,不让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从手中滑过,不让一个项目因主观松懈而夭折。通过金钥服饰老板的介绍,王顶荣认识了原籍高邮的上海商人王宇亮,他心中“备好课”,拜访王总时,帮助他分别算在上海和高邮投资的建设成本、人工成本及回家乡投资的优惠政策等,很快让王宇亮动了心……
王顶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读书充电,这些知识又让王顶荣如虎添翼,成为他和客商沟通的桥梁。一次王顶荣去上海拜访一位台商, 19:00吃晚饭,虽是初次相识,但王顶荣很快找到客商谈话的兴趣点,畅谈台湾的风土人情、台海局势及对投资的影响等,一直聊到23:00,台商余兴末了地说:“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来大陆,从你身上,看到大陆年青一代官员的知识和见识之高。”
繁忙的招商工作让一直身体很棒的王顶荣体力透支,今年夏天口腔溃疡数月未愈,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劳累过度导致的免疫力下降。面对丈夫的奔波劳累,妻子偶尔抱怨:“开发区招商工作也不是你王顶荣一个人的事,你干嘛这么拼命干?”他说:“我就是不服输的性格,再难的工作总要有人做,只要你理解我就行了。”
去年他女儿小学毕业,希望爸爸带她出去玩玩,王顶荣答应了多少次又因工作繁忙而不断向后推迟,如今成为永远的遗憾。家中的亲人前些天还跟王顶荣商量“要不要摆生日酒席”,他想想说,“不用了吧,年底冲刺全年目标,招商任务重,生日那天我不一定在家,就不办了吧。”
王顶荣家中有80多岁的奶奶和年过六旬的父母,还有刚上初中的女儿。他的父亲去年跌倒导致腿部受伤做过手术,妻子五年前因病开刀,一直体质虚弱,连洗厚衣服的力气都没有。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分担一些家务,为家人烧早饭,送女儿上学,疼爱妻子,孝敬父母……
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妻子李学萍几次昏厥、眼泪流干。她坚强地说:“顶荣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他希望我们自食其力,希望我们坚强。他虽然走了,但我绝不会借此向政府提过分要求,我要维护好他的形象!”
一份成长简历书写一个大写的“人”
王顶荣1970年10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1990年从宜兴会计中专学校毕业后,先后任市第一招待所总账会计、市经济开发公司总账会计、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财务科副科长、开发区财务审计局副局长兼审计科科长、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综合服务科科长、开发区社区管理局副局长兼高沙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等,2008年4月任高邮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
王顶荣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以自己的敬业、精业、廉洁来团结人、影响人,与开发区的成长同呼吸、共命运。
在市一招和开发区做会计时,王顶荣是一把“铁算盘”,账上从没出过错。在任高沙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期间,他是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关心居民疾苦,积极排忧助困,妥善调解邻里纠纷。在任文游台村党总支书记期间,他是村民致富的“带头人”,经常深入村民家中,访贫问苦,嘘寒问暖,全力支持开发区项目建设,化解矛盾,及时供地,积极发展村级经济,大力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分管基础设施建设期间,他是刀枪不入的“铁面人”。
“工程队到王顶荣那儿告我状,说监理要求太高,王顶荣立马就把他们的话顶回去了:‘孙工说材料不够我就认为不够,孙工说工程质量过关我就认为过关,监理说了算,找我没用!’”已经50多岁的建业监理公司工程监理孙金娣说起王顶荣的事,泪水在眼中打转,“这么一个敬业廉洁、有魄力有能力的好干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2002年,王顶荣在开发区抓过一段时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面对这个别人眼里“有油水”的岗位,他洁身自好,不介绍材料、业务给工程队,不到工程队吃喝,不要工程队的东西,绝对不沾人家的便宜。他抓工程质量一丝不苟,夏天经常顶着烈日到工地上查看。有一天,他问孙金娣:“大姐,我怎么觉得浑身又痒又痛?”孙金娣仔细一看,原来他浑身晒得脱了一层皮。他面对矛盾敢于担当,在金桥路浇筑的最后一天,一位村民跳出来阻挠施工,怎么劝说都没用。一惯好脾气的王顶荣火了,大声喝道:“你有事谈事,有理说理,没理给我靠边站。工程队给我浇,有事我来负责。”正气压倒邪气,那个无理纠缠的村民再也不敢吭声了。
在招商局长的岗位上,王顶荣干得出色且依然保持本色。开发区招商局作为正局级单位刚成立时,领导主动提出给他配车,王顶荣谢绝了,说“等我们干出成绩再谈”;他出差总喜欢到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吃便餐,既节约经费也节约时间,住宿喜欢找物美价廉的连锁酒店。他常说:“我们在家里钱抠着点用,但驻外招商人员一定得保证经费。”
王顶荣关心下属,善于调动团队的力量,共同做好部门工作。他经常在4个办事处来回奔走,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招商方法,再手把手地教大家。回忆起王顶荣生前的点点滴滴,开发区招商局的工作人员常常感动得流泪。招商局的小倪说,邮文化节前夕,一批客商因飞机误点迟迟未到,晚上接待好已到达的客商后,王顶荣让下属回家休息,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等待,10:30,迟到的客商到达后,王顶荣陪他们吃夜宵,到晚上12点左右才回家。第二天一早,为了让病妻多休息,他为家人烧好早饭,送女儿上学,7:30准时到宾馆陪客人吃早饭。无锡招商办事处的小陈说,作为招商局长,王顶荣承受各方的压力很大,但他几乎从没批评过下属,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指点招商方法,过时过节打电话慰问,让大家在艰难的环境下坚定招商信心。
王顶荣出事后,招商局的部下为他们心中敬爱的王局长连续5天值夜守灵……
读完王顶荣这本书,让人不得不掩卷沉思、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