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小汤”面条 有滋有味

2009-12-01 00:00:00    作者:杨星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在高邮,阳春面作为早饭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随便走进一个弄堂、一条小巷,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面馆。今天记者隆重推出的是位于农林局斜对面的“小汤面馆”。“小汤面店”店面简易、店名普通,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

“小汤面馆”所在的宋庄路是记者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所以见证“小汤面馆”的生意之“火”是由来已久。每天早上7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小汤面馆”人满为患,来“小汤”吃面的顾客的交通工具经常把本来就不宽的宋庄路围得异常拥挤,一些开着汽车的顾客更是将路堵得死死的。好在吃面的时间短,大家相互之间都还能谅解。因为大家为的是“同一个追求”,即到“小汤面馆”吃一碗香喷喷的面。

“小汤面馆”布局简单,几张四仙桌擦得锃亮;厨灶上一口大锅,里面热汤滚滚,用来下面下馄饨;右边用瓷砖砌的灶台上,摆着一排盐罐、醋壶、葱盘、虾碗,红白黄绿青。

“一碗阳春面、一碗鱼汤面……”“我要多加点汤”“我要辣一点”……“好好好。”听到大家的点餐,小汤一边娴熟地做着佐料,一边有条不紊地应和着,然后往锅里扔面。汤师傅告诉记者,他的记性很好,即使再多的人来,他都能按照个人的口味要求,下出不同风味的面,而且一次也没错过。何以做到?汤师傅一语道破:“用心做,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汤师傅告诉记者,他叫汤平梁,在他不到20岁的时候,偶然干上了下面这个职业,谁知,这一下就是20年。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吃苦是硬道理。汤师傅夫妇俩都在店里干,每年挣的钱除店里、家庭各项开支外,还能存个几万。这当然值得将下面进行到底。不过,好好营生才是挣钱的保障。说实话,邮城大大小小的面店数不胜数,但出名的只有那么几家。汤师傅说,下面很苦,每天早上4、5点他就要起来做准备工作了,烧水、拌佐料、切菜等,很繁琐。每个上午要下到近500碗面,反反复复洗碗、做佐料、抹桌子,上午9点半之前,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说实话,对于当时眼高手低的年轻人来说,能吃下那样的苦很不容易。坚持了几年,汤师傅也逐渐爱上了他的事业。他非但没认为这是被人瞧不起的苦差事,反而坚定,只要好好干,一定能下出点名气,干出点名堂,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汤师傅不给自己休息日,除了过年几天可以休息,为了挣钱,他每天都要营业。去哪里玩或者偷懒一天简直是天方夜谭。汤师傅认为,“小汤面馆”之所以下出了名,主要在于他坚持不懈。

汤师傅笑言,满城的面馆铺天盖地,阳春面的做法却大同小异,比的是敢放佐料的勇气。老资格的面馆通常会自己熬制酱油,即把香料和买来的酱油一起煮,变成“熟酱油”,下面的时候搁上一、两勺;味精是杂牌货,倒是没什么讲究,但下面时也要一调羹;胡椒一定是黑胡椒,而且是在药店里买来磨好的粉末,搞根冰棍的棒子,来个两挑放到面里拌;最后是猪油,是用板油熬出来的,汤师傅闭着眼睛往面盆里捞。这样,佐料才差不多齐全了。对了,还应该撒把切碎的小葱。

说着说着,汤师傅又拿过一个碗,抓一小撮葱花、虾皮,挖点精盐,再舀点熬制过的酱油,然后将面碗放进锅里,浮在水上煮。几滚几沸,长竹筷在沸水里一绕,熟面捞进元宝形的篾笊篱,取出面碗,把面往碗里一卧,整整齐齐,卧出一个“ S”型 ,阳春面就好了。让人看着不知不觉咽了咽口水。

带着出锅的热气,记者夹起一撮面入得口中,细细的面条韧而不硬,略生而不粘牙。配上点香菜,浓烈中透出一丝清甜。慢慢地,越吃越多,只感到说不出的好吃,最后捞光了面条,还恋恋不舍地抱着碗不放,喝一口面汤,香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