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3 00:00:00 作者:梁溪 陆学智 韩粉琴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92岁的姜在英老太太精神矍铄地站在三楼楼道口,看到几位老年人在二楼健身器材上玩耍,她也一副渴望下去试试“身手”的表情。
“老太刚来时有点老年痴呆,刚吃完饭又找管理员要吃的。情绪也不好,天天哭,说儿子心狠不要她了。后来住习惯了,我们有时逗她玩,说要送她回家住,她就拽住我的手说,‘跟你们过就好,我就跟你们过了’。”市老年公寓的一位护理员说。
为健康干杯---开发区敬老院开饭时情景
姜老太家中有儿有女有住房,但儿子快70岁了,近年“三高”在身,自身难保。一家子人商量再三,决定把姜老太送到位于福利院内的老年公寓,每月600多元费用由三个孙子孙女平摊。儿子心理负担大大减轻,老太生活也很享受。“一个人在家要自己买菜、自己烧,又没人说话,还是住在这里好。”老太一字一顿地说。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公寓自身软硬件条件的提升、社会养老观念的转变,很多有儿有女又有经济条件的老人,愿意选择到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近两年扩建两次,床铺从50多张扩到143张,每扩一次,要进来的老年人都排得满满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市老年公寓负责人王萍主任说。
退休金标准提高,城里老人潇洒养老
“我退休工资有1000多块,住老年公寓,每个月交650元,还有400到500元零用钱,住这里自在。去年过春节,我陪一老哥们在这吃完团圆饭才回家。”74岁的刘金鏊老人说。
在老年公寓健身的老人
老刘是原水泵厂退休职工,子女在外打工,自己有心脏病。“家住南门外,偏了点,发病时连个人都难喊。住到这里,不仅吃饭洗衣不烦神,每周还有医生体检,照应得很周到。”
老刘去年住进老年公寓,先后两次心脏病发,被老年公寓的员工及时送进人民医院救治,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的领导还去探望,让他感动不已。
据了解,老年公寓自2002年建成运行以来,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伙食费210元、床位费300到400元、三级护理费60元,也就是一个月600元左右。近年,我市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老年人有余钱支配自己的老年生活,“老人为子女腾出时间、空间,让子女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双赢。”一位护理人员情不自禁地介绍说。
养老观念悄悄改变,乡下人进城养老
82岁的姜丕练被拥为“三垛帮主”。作为三垛集镇的老居民,他从去年4月入住老年公寓后,已先后引来10多位三垛镇的老年人。
每天体检查房真好
姜丕练住在三垛,但两个子女在高邮城里工作并定居,子女工作忙,他便经常上城来看望子女,正好亲家翁住在老年公寓附近,姜老汉就经常溜达到老年公寓里玩玩,最终决定到这里来养老。“这里条件‘呱呱叫’,吃饭每顿一干一湿,有荤有素;想加餐,买菜交给厨房师傅;有什么头疼脑热的,护理人员把饭菜端到床头。比住家里好,不冷清。”老姜乐呵呵地说。
王萍主任介绍说,“现在有部分乡镇的老年人守着‘空巢’老家,子女在城里工作生活,彼此难以照应。让老人住在老年公寓,彼此照应方便,又有一定空间距离。于是他们纷纷改变‘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不敬不孝’的老观念,目前乡镇老年人进老年公寓的占到20%至30%左右。”
软硬条件大改善,老人把公寓当成家
章芝奂老人的房间里收拾得非常整洁悦目,装饰厨上摆满自己喜欢的瓷器、小挂件,阳台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各种自己喜欢看的书籍。老人俨然把这当作自己舒适的小家。“软硬条件改善,是吸引越来越多老人入住的重要因素。”王萍介绍说。
在老年公寓里安度晚年
去年市老年公寓积极申报“省示范型养老机构”,并按相关标准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如今的市老年公寓,凭借福利院的各项资源和优势,24小时有人值班看护,老人每周都进行一次体检,确保紧急情况及时有人处理。每个楼层都有三名护理人员,负责日常的洗衣、打扫、冲水等,每个楼层都设有标准化的厨房,精心设计菜单,老人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买菜自己做餐。
“我们的文体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一位老人还介绍说。除了打小牌,老年公寓早上还组织老年人做早操,吃完饭后可到阅览室看书读报听小戏,到室外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逢年过节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踏青郊游,生活丰富而有规律。
王主任也感慨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大家也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照顾老人的方法和艺术,让老人们在这人生的最后一站感受更多的温暖。
随同采访的一位朋友深受感染地说,“给我留一个床位,老了我也来这住。”
亲情交流不可少,社会关注更期盼
据市老龄委办公室许主任介绍,截至2008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5.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8%,人口老龄化社会早已到来,并且形势严峻。
“从理论上推断,今后有可能会出现一对青年夫妇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要赡养4位50岁、8位75岁的长辈的可能!这显然是‘居家养老’所难以承受的压力!”我市正在逐步推行机构养老(既老年公寓和敬老院)、居家养老和托老所等社会化养老模式,而福利院内的老年公寓无疑是较为成功的模式。
但王萍主任也深有感触地说,“住进来的许多老年人岁数大、身体状况不太好,600元这样的收费标准在外面请专门保姆肯定不够,老年公寓目前运转是支出大于收入,福利院不断贴钱。同时,老年人各种突发情况多,我们照顾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她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支持、关注老年公寓,包括经济上的,包括情感上的。特别是一些社会志愿者或相关组织,能定期来开展活动,这样他们可以统筹安排老年人接受理发、洗浴、陪聊天等服务,让老人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怀。
另外,王萍主任还提醒:社会化养老机构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亲情关怀,子女要抽时间经常探望老人,给老人以精神上的抚慰。“有的老年人过段时间就会无端地发脾气,护理人员怎么说都说不好,只要子女来探望一下,哪怕是孙子孙女在膝边绕绕,他(她)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