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4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黄素影,原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员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戏剧作品:《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 电影作品:《吕梁英雄传》 《暴风骤雨》《探亲记》《马兰花开》《现世活宝》《英雄岛》 《停战以后》 《锦上添花》《早春二月》《小兵张嘎》《孔雀飞来阿佤山》《四个小伙伴》 《伤逝》《翔》《如意》《一叶小舟》 《哑姑》《夕照街》 《拓荒者的足迹》 《包氏父子》《一个女人的命运》 《清水湾,淡水湾》《姑娘小伙正当年》 《泪洒姑苏》 《你的微笑》 《仗义小伙儿》《魂荡东洋》《红楼梦》《OK!大肚罗汉》《三女休夫》《中国月亮》 《天伦》《卧虎藏龙》《恋之风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手机》 电视作品:《布尔什维克兄弟》《龙堂》《康熙微服私访记3》《外国小孩中国爸》《小兵张嘎》《鹿鼎记》 所获奖项:《天伦》,1993年获第三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1997年获第六届学会奖金凤凰奖;《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获2001年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2002年第六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2003年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2009年第十三届“北京放映”终身成就奖。
当今,在中国电影史上年龄最大的“影后”要数黄素影了。她演了70多年的配角,在2003年84岁时,凭借她深厚的演艺功底,在马俪文的电影处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真诚朴实而感人至深的表演,赢得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华表奖”最佳女演员等殊荣,而被人们誉称为“影后”。黄素影热爱生活,心情豁达,痴迷艺术,精益求精,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一直没有停止过拍戏。
一、中学时代就爱上演戏
1919年1月4日,即农历腊月23日,黄素影出生于苏州。父亲黄佩钦,浙江宁波嵊县下白沙人,是美孚洋行的职员,工作地点常常变动。黄素影跟随父母在济南读过初小。后来在青岛高小毕业,进入美国教会的文德女中。中学时代,黄素影喜欢跳舞,爱上了演戏。初二时就参加演出过话剧《南归》,剧中演一母亲。毕业时为了给学校建钟楼,她参加了《狄四娘》的演出,仍然演老年妇女。冥冥中似乎注定她的一生都在影剧中塑造老年妇女的形象,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7年7月高中毕业时于青岛
1935年,黄素影读高一,时任国文老师的是后来成为著名戏剧家的孟超。孟老师监考时,对学生说: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们写作时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与才能。孟老师颇有见地指导写作的话语给黄素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她后来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也大有裨益。这一年12月9日,黄素影积极参与了学生组建学生联合会的活动,而且上街游行。这一重大活动未通过学校校务会议,违犯了校规,学校将黄素影开除了。她找到教神学的费牧师(学校董事)的夫人,说服校长,收回成命。
黄素影在中学时就形成了大胆、泼辣、叛逆、申张正义的性格。一天,学校贴出了布告,某学生在校因穿木屐,重重地走路,影响他人,不听劝告,而被记大过一次。黄素影撕掉了布告,特地买了一双高跟木屐,旁若无人地在校园里走,以报不平。校方也拿她没有办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了,黄素影高中毕业,正当热血青年,爱国情、民族情驱使她上街参加了抵制日货的游行,到一些洋行里摔掉日本产的盘碟。国难当头,还上什么大学呢!她想利用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全民族抗日战争尽绵薄之力。这时,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演剧第二队(简称上海演剧二队)招收演员,队长是著名戏剧家洪深,还有田方、金山、王莹及冼星海等著名演员与音乐家。黄素影背着母亲报考了上海演剧二队,她被录取的回信却落在了母亲的手里,母亲说什么也不让她去。这时父亲已调到河南新乡工作。父亲也坚决不同意她去上海演剧二队,一次一次劝说她:时势动荡,一个女孩在外,辛苦奔波,居无定所,父母怎能放得下心!黄素影以绝食相抗争。这时上海演剧二队已经到了武汉。父亲想,有位结拜兄弟陈某(黄素影称陈叔)在武汉,只好请他多多关照了。这年11月,黄素影高兴地踏上抗日救亡的征途,从新乡经许昌,到了武汉,参加了上海演剧二队,见到了队长洪深。她写信告诉父亲,洪深在山东大学(时在青岛)任过教授,这似乎增加了一些亲切感,更让父亲放心。
二、为抗战演戏而奔波
1938年1月,上海演剧二队在鄂北演出,一天在一个不大的旅馆中,周恩来同志接见了全体演员并发表讲话,那一次讲话使黄素影最难忘的是:演员一演完戏就接近人民群众入乡随俗,女演员脱下旗袍,穿上有背带的劳动装;脱下裙子,穿上长裤,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演出发挥更好的认识、教育作用,宣传群众、鼓动群众,齐心抗日。演出队有一支手枪,由黄素影保管,以便不测时使用,这也表明演剧队领导对黄素影的信任。不久,演剧队在武汉拍了一部不长的影片。其时还有个小插曲,这时冼星海也在汉口,与黄素影同住在一座楼上(精武练习馆)。1938年1月的一天,阳光明媚,在阳台上,黄素影调皮地将冼星海的帽子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行着军礼,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金山去了香港,不久有的老明星因种种原因离开了演剧队,但也补充了一些新生力量,有常青真、洪镇、刘双楫、徐萱(居正儿媳)、赵阁今等。演剧队利用大合唱、街头剧等形式宣传抗日,节目有《九一八以来》、《张家店》、《放下你的鞭子》等,一直演到襄樊。黄素影与徐莹是队里的秘书,负责处理信函的收发。田汉来信了,田汉在军委政治部三厅任职,很支持演剧队的工作。演剧队从甲地演到乙地,到乙地时要给甲地写感谢信,感谢他们对演剧队的支持,组织广大群众来看演出。有个别县不组织老百姓看演出,黄素影写信给县长:不是对我们演出队有什么看法吧!后来,这样的类似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当时演剧队的演员情绪十分高昂,因为大敌当前,民不聊生,再苦也在所不辞。他们用板车推着行李,吃兰花花,吃豌豆,吃蚕豆,饱一顿,饿一顿;那时土匪猖獗,在汉口时,演剧队就遭土匪抢劫过,演剧队就临时编排节目,宣传抗日第一,不能自己人抢自己人。
1938年8月桂林城遭日机轰炸,时在乡下
演剧队风尘仆仆到了河南潢川、南阳,慰问前方的抗日将士,在松铺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遇日寇轰炸,无辜平民一死一伤,更加激起演剧队人员的仇恨。为了躲避日寇轰炸,演剧队人员有时就分散前行。事情有时就是那么凑巧,黄素影遇到了中学国文老师孟超,这时的孟老师已是第十一集团军的宣传队队长;还有教美术的王老师,在抗日救亡的前线,师生相遇,都喜出望外,黄素影向老师述说高中毕业后的情况。二位老师对这位热血女孩的爱国精神大为赞赏,临别时王老师送给黄素影10元,以备不时之需。一路上演剧队又排了《贼》、《女游击队员》、《胎妇》等节目,演到武汉、桂林。此时冼星海、田方去了延安。
1939年初,黄素影与演剧队从桂林到了重庆,途中遇到久违的表兄,表兄送给她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坚毅刚勇、不屈不挠的精神给她以极大的鼓舞。人在困难的时候,精神的激励远远胜过物质的奖赏。在重庆黄素影穿上军装,坐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军车,车上巧遇李克农。李克家较长时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家的保卫工作,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任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黄素影很礼貌地向李克农点头微笑致意,李克农也很礼貌地回应。到了贵阳,黄素影遇到青岛市女中的同学陆素影。黄素影、陆素影,异姓同名同校,他乡遇同学,更是亲热。其时陆素影已经结婚,丈夫在空军服役,陆素影送给黄素影50元,以尽同窗之情。黄素影一路奔波,经济拮据,笑纳了学姐的资助。陆素影曾问黄素影是不是共产党员,黄素影很不好意思,含笑地委婉地避而不谈。但此时她心里已暗暗下决心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县委的宣传委员、《合川时报》的记者以为黄素影是上级派来的干部,对黄素影很尊敬。黄素影积极为县委的抗日宣传工作出谋划策。1939年2月的一天,县委派秦伯林、郑继德二位造访黄素影,带了名片,又作自我介绍,并自愿做黄素影的入党介绍人。同年5月17日,黄素影进行了入党宣誓,监视人沈钧。这一天是她永远记住的日子,她决心要在党组织的教育下,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她一边在县宣传队里教化妆,一边参加一些抗日活动。5月,县里成立了妇女慰劳会,黄素影被选为宣传委员,深入农村。在10月的传统提灯会上组织演出节目,慰问伤兵,还为伤兵代笔写信给家里人。
1939年9月,合川中心县委在大河坝成立特别支部,黄素影任妇女委员,这时她经过认真、仔细的考察,发展了两名党员,都是小学教师,后来有1人到了延安。
1940年1月,黄素影调任铜梁县委任妇女委员,她的公开身份是养正小学的教员,同时领导革命学生的抗日运动。其时,有一位青年叫唐建中,合川人,在铜梁县任宣传委员,二人相爱、结婚了。他们的结合得到县委书记刘渝明的批准。当时四川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有的人经不住考验,或叛变,或逃离,共产党的身份已不公开。1943年秋,黄素影为了甩掉叛徒的跟踪,带着刚生下的大女儿到了合川,丢了组织关系。1943年冬,丈夫唐建中不幸病故,黄素影的处境更困难了。
1945年1月,黄素影到了重庆,加入了于伶、宋之的领导的中国艺术剧社,金山也在那里。她参加演出了夏衍的剧本《离离草》。一位东北的青年,家乡被日寇占领8年,到处流浪,后来终于觉悟,积极参加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黄素影几经周折,同县委书记刘渝明接上了关系。经刘渝明的同意,黄素影同江苏高邮的青年孙普结为终生伴侣。孙普是著名药物学家孙云焘的侄儿,在一家药品经理处会计科工作。从此黄素影与孙普同甘苦、共患难,60多年来,休戚与共,相濡以沫。
1945年7月,中华艺术剧社时而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捣乱破坏,于是进行整顿。黄素影来到中华剧艺社,社长是应云卫,人称应老板。这里集中了一大批著名演员、导演,如张逸生、金淑之、鲁珏、刘曦、刘沧浪等,黄素影参加了《北京人》、《雷雨》、《日出》、《孔雀胆》、《群魔乱舞》等剧的演出。自然,黄素影在剧中都演老年妇女角色。
1945年8月,黄素影因为怀孕不能参加演出,她经重庆、上海到了天津,回到父亲身边,就在回天津的船上又一个小生命诞生了。1947年1月,黄素影随丈夫孙普到了孙普的老家江苏高邮,在老宅附近的城北小学当了教员。她时刻记住入党的誓言,一直没法同四川铜粱的县委书记刘渝明联系。一封一封的信发出去了,总是在期望中等待,在等待中期望,信,石沉大海。但黄素影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品德操守。她在学校教算术、音乐。她把《山那边啊好地方》、《茶馆小调》、《古怪歌》等爱国的、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教给学生。她还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教育部门拖欠教师薪水,她又带领教师与当局谈判,讨学米。黄素影带有“红”色彩的言行引起了教育部门与当局的注意,于是规定:黄素影音乐课选教的歌曲必须经学校、教育部门审查后方能教唱。此时的黄素影虽然没有同党组织接上关系,而时时牢记党的教导,自觉地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9月,高邮城北小学百年校庆,黄素影特地赶到高邮,与当年的学生聚会。同学们忆起当年黄老师教进步歌曲时的情景,大家都会心地哈哈大笑,还唱起了《山那边啊好地方》。高邮当局对黄素影的言行越来越注意了,有人怀疑她是地下党。一天,黄素影出其不意地离开了高邮,到了北京。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黄素影带着孩子在前门观看英爽雄武的解放军入城仪式,十分激动,恨不得抱着孩子一齐加入游行队伍,去唱,去跳,庆祝几十年来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企盼的幸福时刻。她又多么想在解放军队伍中寻找到她的同志。
1949年10月,黄素影去拜见田方。田方,1937年任上海演剧二队的领导,后来到了延安,这时已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田方了解黄素影,很快黄素影就进了北影厂工作。
三、进北影厂以后
黄素影到了北影厂工作以后,总算有了安定的工作和生活。这时她三十出头,但仍然在影片中演老年妇女,领导看到她的演艺档案,自然而然地就会这样决定,而她从不挑剔,领导安排她演什么,她就演什么;有的只是走过场的配角,她也认真准备,认真演,配角也可当主角演,配角也可演神了,演活了。《世说新语·容止十四》中的捉刀人的故事给她以深刻的启示。魏武帝曹操要会见匈奴使者,但觉自己形象丑陋,不足以雄慑外国,于是让人代替,他装成坐榻旁的捉刀护卫。会见完毕,曹操让间谍问使者:对魏王印象如何?使者答道:魏王仪容非同一般,但站在身旁的捉刀人才是英雄。北影厂拍的大片、小片都有黄素影参加拍摄。从1950年到2000年,这50年间,她参加拍摄了近60部影片。1950年在《吕梁英雄传》中饰康儿媳,这是她在北影厂拍的第一部影片。
从舞台转到电影,黄素影有点紧张,但她下决心从头学起。听演过话剧的电影演员说:电影的镜头是大的,要自然些,镜头临近时更要注意。别人的话她反复琢磨,付诸实践,后来在《儿女亲家》中饰张寡妇,《新儿女英雄传》中饰李大娘,《龙须沟》中饰李大妈,在《暴风骤雨》中饰瞎老婆,《祖国的花朵》中饰江母,《小兵张嘎》中饰玉英母,《早春二月》中饰文嫂邻居,《停战以后》中饰教授家保姆,《马兰花开》中饰大金牙,《锦上添花》中饰母亲,《红楼梦》中饰贾琏奶妈,在《晚霞》、《烈火中永生》、《九九艳阳天》、《伤逝》等名作中均能见到她的身影。从十几岁一开始演戏起,黄素影在冥冥中似乎就注定要演老妈妈、老太太,她从不埋怨导演,她有一个信念:不论是演老妈妈还是老太太,一定要演好,她凭着几十年演艺的积淀,把各种各样性格不同的老妈妈、老太太形象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观众感到她戏中的角色就如同在他们身边的老大娘、老太太一样,所以在影视圈内有人戏称她为“老太太专业户”。
1958年春,黄素影下放到江苏兴化农村进行劳动锻炼,时间不长,被调到扬州艺校教书,田汉的女儿田野、女婿张辉与她同事。黄素影自然同他们谈起与田汉交往的事。1959年11月回到北影厂。
黄素影自1949年11月到北影厂工作后,虽多方设法与原来的党组织联系,仍然联系不上,她很苦恼。当北影厂党员开会时,她非常难受,就好像一个孩子离开亲娘一样,她从办公室一路哭到家。后来四川的有关党组织来信为她证明,她是一名1939年就入党的老党员了,北影厂的党组织认定她参加过共产党,一点疑问也没有,但后来她辗转了几个地方,特别是在高邮的一两年时间内的政治情况不明,有没有叛党行为呢?高邮的老同志清楚地回忆起黄素影当教员时的“红色”表现,并为她证明:黄素影同志即使离开党组织,仍然时时把自己当做一名共产党员。1986年,黄素影终于又回到了党的怀抱,她,无比欢欣,无比兴奋,无比感慨。
刚到北影厂时,还有一件事令黄素影难以忘怀。1950年她参加拍摄纪录片《民族大团结》,住北京饭店一楼。10月1日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看焰火时,行走途中黄素影遇上了,毛主席冲着她微笑,黄素影却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时的毛主席在人民心目中是极奇神圣的,人们都将见到毛主席当作一种伟大的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源泉,当作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四、走红的老年
黄素影于1984年办理了离休手续,但她是离而不休,每年总要拍4至5部戏。《五台山奇情》、《索命逍遥楼》、《乡亲们》、《康熙微服私访》、《红尘》、《三女休夫》、《魔鬼发卡》、《中国月亮》、《天伦》等影片都是在离休后拍的,而且仍然是演遛边的角色。
1999年,一天她刚从外地拍戏回到北京,一位熟悉的导演给她打来电话:请你明天去安徽休宁拍摄现场。黄素影摸不着头脑:拍什么戏?剧本呢?对方说:别问了,救场要紧,救场如救火啊!第二天黄素影在车上抓紧时间看剧本,这部戏就是《卧虎藏龙》。黄素影一看是武侠片,心里就犯嘀咕了:这是个武戏,80岁的老太可怎么演啊!但转念又想,导演选中她,想来总会有一定道理的。后来知道她演的吴妈并不要去武打,她演的是气定神闲、藏而不露的镖局的大管家。著名导演李安及摄影鲍德熹都很关心她。有一场戏是吴妈在门口等李慕白(周润发饰),接着要跑回来给小姐报信。这场戏要跑,而且要有较快速度。导演、摄影总是让她跑跑歇歇,黄素影尽其所能,跑得挺帅。片中还有吴妈摆武打架势的镜头。当玉娇龙拿着俞秀莲的簪子来求救时,她扬手阻止众人,大喝道“不要动!”声色俱厉,显然一副武林高手的神态架势。黄素影小时候常随父亲看京戏,家里还有戏班的刀枪道具,有时候她也跟着父亲耍几下,多亏那时的“童子功”啊!《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外语提名奖。
2001年,黄素影应斯琴高娃之邀与她一道演《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是一部根据作家张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斯琴高娃演作家,黄素影演作家的母亲。这年黄素影已经82岁。影片中的母亲,要跑,要跳,要摔跤,要在地上爬,要剃光头化疗,她调动几十年来辛勤积累的艺术经验以及对母亲的深情挚爱,塑造了一位中国式母亲的艺术形象,一位平凡女性所具有的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都能体现出来,这一特定的艺术形象,一位普通母亲的孤独、固执以及内心流动着的伟大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的伟大情感,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朴实真切,自然细腻,打动了千万观众的心。黄素影说:我就是希望他能够用这部电影纪念我的母亲;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更加热爱和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关心他们,同他们交流。这部电影是中影集团、紫金城等三家投资合拍的,拍的过程中就有人预言,要得奖,剧本、导演、演员都要得奖。果不其然,2003年,黄素影荣获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人称她为“影后”。到目前为止,黄素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获得“影后”美称的年龄最大的演员。人们祝贺她成为“影后”时,她说:四十岁、五十岁可以称做“后”,而今我已84岁了,应当称为“太后”了,说得大家捧腹笑个不停。
斯琴高娃对剧中扮演自己母亲的黄素影有过这样的评论:作为一位有几十年戏龄的老演员,她有深厚的演戏功底,这一次算是碰上了适合她演的重要角色,这次她多年来的积累全部爆发出来了。还有的人认为:机会总是给予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的。
黄素影不仅演艺好,几十年来,她一边演戏,一边还坚持自学,认真研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关于戏剧理论的书籍。她总是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因而渐渐地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演艺风格:朴实、自然、真实、细腻,哪怕是一句台词,一个微小的动作,她都反复揣摩,直到真正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为止。黄素影真心地爱着她戏中扮演的每一个角色。
1982年,在长春电影节金鹿节上,黄素影参加拍摄的《天伦》获得最佳女配角奖;1983年获得中国表演学会的金凤凰奖;2002年,获得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2003年在广州获得世界华语传媒大奖。当然,华表奖是她获得的最大、最重的奖项。而任何奖项在她的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认认真真演好每一个角色,让群众喜爱。她总认为:得了奖是观众对你某些方面的认可,得奖只能表明你的过去。莎士比亚说过: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黄素影曾对人说:我这年龄,只要我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只要观众不讨厌我的演出,在影片中喜欢看我演戏,我就会一直演下去,为我一生热爱的电影事业发挥余热。
2009年4月,为期21天的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落下帷幕,黄素影出现在颁奖台上,雄赳赳,气昂昂,快步如青年人,观众打心眼里为她高兴,对于她来说,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啊!
黄素影在家的日子并不轻松。她同老伴孙普,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几十年。她说,年轻时,她欠他的太多,因为成年累月在外面拍电影,照顾家庭少;老了,孙普先生腿部骨折,长期卧床,她要多多照料他了。前年,黄素影走路不小心,足部骨折,手术后恢复得蛮好。人们见到她走路的姿态,至多像六七十岁的人,比实际年龄要小二三十岁。她讲话时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别人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她说:心态好最重要,我一直想得开,看得开,不计较,不生气,生气是自己惩罚自己,我是“盲目乐观”。黄素影生性开朗爽直,助人为乐。老朋友有什么事,她都当作自己的事,所以她在老一辈演艺圈子里有凝聚力。热爱生活的人最珍惜生命,珍爱自己。她每天早上要用冷水洗头,这是从青城山道士那儿学来的,已经坚持30年了,头脑清楚,睡眠香甜,至于记忆力衰退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她只是希望衰退得慢些。她从小就生长在海边,爱吃鱼。虽然26颗牙都在,但吃饭仍细嚼慢咽。在家常有节制地玩玩电脑,健身益智。做善事。老演员凌元、吴素琴、王云霞、高日新等都是她的老朋友、老姐妹,吴素琴的丈夫李万里得了不治之症,黄素影关心她,陪着她,安慰她。高日新是《九九艳阳天》的作曲者,丈夫逝世了,艰辛地带着一个儿子,得了重病,在上海开刀,黄素影也陪着她。黄素影总觉得帮助别人做一点事,心里舒服些,她用自己的言行去驱逐别人心头的忧愁与苦闷,那时,似乎自己心里会涌起一种道德完成感的欣慰。
2009年2月4日,黄素影给笔者写了一封较长的信。她写道: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现居北京的有五人,一人用上呼吸机;一人长期住医院,医生不让出院;一人心脏搭桥刚出院,不能到人多的地方去,怕感染上什么毛病;另一位是比我小4岁的老小伙子,已经用拐杖了,我走路还没有用上。我坚持每天走路,虽然走得慢,但一定要走,否则就不能走啦!字里行间充溢着坚毅与自信,还有同志的情谊与对往昔艰辛而闪光的岁月的怀念。
收到黄老太(这是我对黄素影的习惯称呼)的信,我为她的健康高兴。遥望北国,祝福她老人家身心双健,在电影艺术的大路上走下去,走下去,走得更美丽,走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