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4 00:00:00 作者:任仁 文 建国 摄 来源:今日高邮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度时期被人们误认为“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性病;只能医轻病,不能医重病。”可喜的是,这种“现代成见”正逐渐成为过去。据悉,目前我市接受针灸治疗的病员越来越年轻化,而从地域分布上,也一改过去农村病员占绝大多数的现象,越来越受城市病者的青睐。
日前,记者前去市人民医院推拿针灸科探个究竟。接待记者的是主治医师郭志林。
郭志林从事针灸治疗将近20年,他说,过去,由于中医和针灸疗法被神秘化,加之西医的强势,导致人们对祖国传统的针灸治疗产生了误解与编见。其实针灸疗法的治疗范围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官及皮肤科等病症。
从事20年针灸治疗的郭志林,巧用手中的毫针和钵、罐,治愈了一些顽症。一名年近50岁的女士,十分喜爱运动,尤其酷爱打乒乓球。但由于运动量过大,半月板(膝盖)受损严重,导致膝盖肿胀,行走困难,而且有剧烈疼痛感。
这名女士外出求医,医生都建议她动手术,但也坦言,手术没有绝对把握,有可能留下轻微的残疾。这名女士十分苦恼,深受心灵和病痛的煎熬。后来有人劝她接受针灸疗法,她抓住这一线希望,找到了我市人民医院的郭志林。
在郭志林的精心治疗下,20天后,这名女士的肿胀和疼痛减轻,两个月时间全部治愈。现在,这名女士又活跃在乒坛上。
再举一例,去年夏天一名36岁男子遭遇车祸,卧床108天昏迷不醒,而且四肢不能动弹。病人家属延请郭志林为其采取针灸治疗。针灸20天,病员可以在床上坐起来,30天后可以坐轮椅,60天后可以在别人搀扶下行走,而且还可以进行简短的语言交流。
郭志林向记者介绍针灸治病的原理。他说,其实,针和灸这两种治疗方法是有区别的。针(针刺穴位用的金属材料十分精细,从而又称“毫针”)刺法是在选定的体表穴位上,将针刺入躯体的一定深度,并运用相适应的补或泻的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而灸法是选用易燃、火力温和并且有芳香挥发药效的艾绒为主要原材料,在选定的体表穴位上烧灼,从而达到与针刺法相同的疗效。由于针和灸在临床上时常合并运用,所以俗称“针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前来郭志林这里就诊病员的病症还很庞杂,不仅有人们定势思维中的“面瘫”、“肩周炎”、“颈椎病”等,而且有来治感冒和牙痛等疾症的。一名牙痛病人向记者苦诉:“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你命。”这话一点不假。记者了解到,这名牙病患者年老体弱,医生担心拔牙会引起更大的伤害,便建议他采用针灸疗法,经过针灸治疗,这名牙病患者的炎症消失了,也没有疼痛感了。
据与郭志林同一科室的医生介绍,来推拿针灸科治病的,有上至80多岁的耄耋老人,也有仅出生了几个月的婴幼儿,而且采取针灸治疗寻麻疹、带状疱疹和眩晕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记者从有关资料中获悉,北美有个国家已将针灸纳入医疗保健体系。随着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理念越来越普及化,针灸疗法还将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