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9 00:00:00 作者:丁小玲 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在郭集镇,梅友坤可是远近闻名的“焦点人物”。说他是焦点,一是20多年前,他靠着贷的200元起家搞水产养殖,现在每年都能净赚20多万,还带领一大批村民致富。二是从去年10月份以来,他凭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和敢想敢干的精神,领头创建了目前苏中地区最大的罗氏沼虾育苗场——高邮市联盛罗氏沼虾育苗场,创造了高效农业的一片新天地。
贷款200元起家
梅友坤中等个头,圆圆的脸,黑黑的皮肤,今年虽已61岁,但给人的感觉就是结实、精明、能干。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13岁那年,他就被父亲从学堂拖回家,先后在采石场、砖瓦厂干过苦力活。1985年,刚从安徽泗县砖瓦厂回来的梅友坤看到村里有好多鱼塘没人愿意承包,便主动承包40亩。由于身上没太多资金,他就找人担保,贷款200元钱,就这样踏上了养殖之路。
刚开始,梅友坤希望能一次成功和一炮打响,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缺乏养鱼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当年他出塘的鱼不但产量不高,而且瘦小,一下子亏损了不少钱,这让他心痛不已。摔了一个大跟头的梅友坤并没有气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失败的原因,他认识到仅靠勤劳苦干还不够,必须潜心掌握养鱼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
为了掌握养鱼知识,梅友坤除多次向邗江县赤岸乡一位有养殖经验的老人学习外,还从书店买回书籍自学。通过边学边实践,梅友坤逐渐掌握了如何看水色、饲料配方等技术,当年就盈利1万元,成为当时郭集乡的第一个“万元户”。 第二年年底,梅友坤再承包40多亩鱼塘,扩大养殖规模。
带头养殖罗虾
1987年,市政府推出一种新的特水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敢拼敢干的梅友坤第一个报了名,并从自己承包的80多亩鱼塘中划出8亩,开始探索罗氏沼虾养殖。那时全市仅两家。
在水产养殖中,梅友坤坚持相信科学,将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他认为,水质状况的好坏,对养虾生产影响很大。因此,他十分注重虾塘水质的培养和管理。由于他刻苦钻研,并通过现场实践,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科学养虾技术,当年就纯赚了8万元。尝到了科学养虾的甜头,梅友坤的干劲越来越大,逐年扩大养虾规模,正常每年都养殖80亩以上,每年的纯收入都在20多万元。梅友坤常说:“干啥也不容易,都有苦有累,只要有一股韧劲,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梅友坤闯过了一个个难关,养殖效益越来越好。发家致富后的梅友坤不忘众乡亲。他用自己脱贫致富的经历现身说法,动员周围的人养虾;村民不管是谁遇到难题,他都热心帮忙,把自己的养殖经验无偿传授给村民,帮着大伙一起致富。在他的带动下,郭集的养虾户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30多户,范围扩大到邻近乡镇。
干就干出名堂
过去,我市罗氏沼虾产业链中缺少虾苗培繁这一重要环节。从今年开始,这个环节已被接上。接上这个环节的是梅友坤。
在养虾的同时,梅友坤开始琢磨起育虾苗的事。他总是想:全市那么大的养殖面积,上百亿尾虾苗,都靠外地供应,我市为什么不能自己培育。他也听说,我市有人育过虾苗,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梅友坤越想心里越不服,决定要建个虾苗场。
从2003年开始,梅友坤就开始着手准备建虾苗场。针对别人失败的原因,他把高邮湖水用汽车运到吴江,借人家虾池进行试繁育。连续运了20天总计50吨的高邮湖水,试验结果显示,高邮湖的水也能育出好虾苗,推翻了高邮地区水质不适宜苗虾的错误认定。
经过反复实践,梅友坤育虾苗的设想得到了其他三位股东以及多家农业企业的支持。去年10月,总投资518万元、占地16亩的高邮市联盛罗氏沼虾育苗场在隆隆的鞭炮声中破土动工兴建。
今年3月1日,联盛育苗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出苗。从3月初到5月底,联盛育苗场共出虾苗5.5亿尾。虽然是新育苗场,但由于育出的苗质量非常好,很受养殖户的欢迎,虾苗场的门口经常停满了来拉虾苗的运输车辆。
联盛育苗场虾苗的成功繁育,拉长了高邮虾业产业链,对做大做强高邮虾业有里程碑意义。虾苗场建设期间,省、市水产养殖专家多次来苗场指导,一致认定,苗场育苗技术先进,生产装备一流,苗质优,市场前景广阔。但梅友坤并不因此而满足。今年7月初,他们又投资了350万元,将育苗场进行扩建。他们决定把育苗场定位为苏中、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集生产、研究为一体的罗氏沼虾育苗基地,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年育虾苗30亿尾,年产值3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