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9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这张9接片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拍的盛世中华图。”“这张6接片是天安门广场的五十六根团结柱。”“这张5接片是10月28日晚拍的邮文化节夜景。”……近日,在市前观巷31号四楼的教师宿舍里,聂永康向他的朋友介绍他最得意的摄影作品,脸上不时流露出快乐的神情。
今年69岁的聂永康,学习摄影还不到3年时间,可这几张大场面、高规格的照片,用的是摄影中难度较高的接片技术。3年前刚刚接触摄影,1年前还不会使用电脑的聂永康,怎会走上摄影这条路,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退休前我是教物理的,跟摄影没有联系。”聂永康说,退下来后,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精神上总感到空虚。直到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看到一则“买数码相机送彩色打印机”的广告后,买下了第一台相机。
“就是这台普通的富士数码傻瓜机把我带入了摄影的天地。”据聂永康介绍,因为买相机时商家送了他一台打印机,从那时起只要遇到感兴趣的场景,他都用镜头将其捕捉下来。通过半年多不断地尝试,聂永康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2007年起,他开始留意报纸、杂志,只要上面有图片或是有关摄影的知识,他都会将其保留下来,仔细琢磨,并且开始不停地到各处去采风,试着拍一些作品回来比较。“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拍片。”聂永康说,看到天安门广场、故宫等那么多宏伟的建筑,可惜相机角度小,不能将大场面的美景表现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了一辈子书的聂永康,慕名找到了高邮摄影界的泰斗——张元奇先生,拜其为师。经常与张元奇交流、学习的聂永康,从此对摄影的爱好更一发不可收,并下决心买电脑、换相机。2007年底,从未接触过电脑的聂永康,买来书籍等开始自学CS3图片处理技术,并开始学着处理“接片”。
“所谓接片,就是将实际场景从左到右分解成若干段,每次只利用相机有限的画幅,拍摄其中的一段。完成全部拍摄后,在后期制作中,再将各个部分天衣无缝地拼接在一起扩放成照片。这样,就取得了超大画幅的超细致画面。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大场景、超宽幅放大图片的需要。”现在已是接片高手的聂永康笑着向记者介绍。
为了更好地拍摄,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聂永康特地去扬州购买了尼康D90单反相机,走进了“专业摄影”的行列。在去年奥运会期间,他还自费去了北京,可当时北京的各大景点和道路都实行管制。虽然拍摄北京奥运会的梦想没能实现,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聂永康对摄影的热爱。
今年是新中国六十大庆。聂永康对首都北京有着一股抑制不住的冲动,这股冲动化为了拍摄行动。10月3日到10月11日,聂永康带着相机独自在北京整整呆了8天,一路欣赏一路拍照,其乐融融。“这次终于如愿了!看到了国庆期间的北京,看到了人山人海的场面,看到了大阅兵中的彩车……”谈到这次北京拍摄的经历,聂永康显得无比激动,“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兴高采烈地欢聚天安门广场,欣赏彩车、感受成就、畅想未来,在那里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心潮澎湃。”
“虽然在电视上看国庆阅兵和游行也是非常激动,但真正到现场看彩车,感觉却是更加壮观、自豪。”聂永康自豪地指着从北京拍回的图片说,“所以我把它们都带回来了。”8天时间,聂永康徜徉在北京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地,不停寻找角度拍照。“回到高邮后,再通过电脑处理制作,这些都是刚从上海加洗回来的。”
聂永康拍摄的这些图片作品,在让人惊奇的同时,更激发了热爱祖国的热情。张元奇评价说:“聂老师入门迟,但是激情高,这么大年龄自费去北京赶国庆拍摄,确实难能可贵!”
“是国家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拍摄图片一不为出名、二不为得利,只为祖国寻找美丽,为社会定格精彩,为生活增添色彩,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不亦乐乎!”聂永康告诉记者,他明年的心愿是去上海拍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