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1 00:00:00 作者:晓晖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就是邮城百姓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冬”。自古以来,高邮民间就有“大冬大似年”的说法,为什么这样说?这传统节日究竟有什么说头?日前,记者做了个探访。
民俗专家:民间说法
“从大冬这天起,就进入九天了。”高邮民俗专家朱延庆先生告诉记者,高邮历来有“数九”的风俗,即从大冬这天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计数。第一个九天称为“一九”又称“九”,以下依次是“二九”、“三九”……直至数到“九九”。“过了冬,长一葱。”朱延庆先生笑道,“九九”过后,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新的一年就开始了,所以大冬是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
“大冬对老年人非常重要,这个节令过去了,这一年就平安了。”朱先生告诉记者,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冬至也有种种的民间传说,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即过了冬至,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老高邮人习惯把冬至称为“大冬”,古有“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的说法,以此说明冬至的重要地位。而今,民间习俗延接了传统文化,家家吃汤圆该是高邮人祝贺大冬的一种方式吧!唐、宋时期,冬至则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亲自到郊外的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也要祭祖先拜长辈;高邮百姓至今也保留着大冬这天全家团聚烧纸祭祖的习俗。
老中医:冬令进补有讲究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这首“九九民谣”,简单生动地吟诵出九九八十一天的节气演变,不仅语感优美妙趣横生,而且也透露出了气候变化的知识。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市中市医院的江医师介绍,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江医师也强调,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要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超市:团团圆圆吃汤圆
“汤圆汤圆意在团团圆圆,大冬这天大家团聚一起吃汤圆。”“大冬”来临,我市的汤圆市场日渐红火,各大超市的速冻柜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汤圆,其中以芝麻、豆沙口味的汤圆唱主角。
节前,记者看到各大超市推出各种品牌的汤圆,不同的包装、口味让市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市区某大型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汤圆的品种、品味与往年比变化不大,价格没有明显的波动,市民也比较能接受,临近冬至,汤圆市场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天都有几十斤的销售量。
“冬至”小贴士: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地理学上冬至的意思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自此太阳又逐渐北移,夜渐短昼渐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相传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如吃饺子、馄饨、狗肉、汤圆、羊肉粉汤、甜丸子等;冬至还要用鸡鸭鱼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家畜食物来祭祖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