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4 00:00:00 作者:徐顺山 徐维华 王道 来源:今日高邮
10月23日,我市市民徐先生收到这么一条手机短信:本公司提供低息、大小额贷款……徐先生是位生意人,正因为资金无法周转而苦恼,于是他拨通了短信中的联系电话。电话很快地接通了,那头是一位女士的声音,徐先生提出自己需要贷款50万元流动资金,对方要求徐先生准备好营业执照等证件,按照手续办事。徐先生听后觉得对方做事的手续和流程比较正规,就没怀疑其真假性,况且这方式比银行借贷大大节省时间。
于是,徐先生遂与这位女士约定了见面交易地点,对方说就在府前街的农行门口见吧,见她“如数家珍”地说出银行的详细地址和特征,徐先生觉得她一定在本地,愈发相信短信的真实性了。徐先生应约来到了银行门口等待交易,这时候电话响了,正是提供贷款的那位女士,她对徐先生说:“因为我们是地下钱庄,需要承担风险,你必须先预付百分之十的利息,我才能和你交易。”徐先生以前听说过向地下钱庄贷款好像是要先付利息的,于是他向指定账户汇去了5万元人民币。满以为能够顺利贷到款项的徐先生在等候中又接到了那位女士打来的电话,她又以评估偿还能力为由要徐先生继续向账户上汇百分之三十的“风险保证金”,于是徐先生又汇去了15万元。当对方又提出还需缴纳“安全保证金”时,徐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受骗了,赶忙跑去市公安部门报案。
案件发生后,我市警方历经一个月时间成功摧毁了这一通过手机短信发布贷款信息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昨日,记者来到我市看守所,采访了犯罪嫌疑人王某。
据嫌犯交待,他是从网上学会这种诈骗手法的,并组成了一个团伙,每天都会群发几万条此类短信,当有人打电话来询问时,首先要对方出示法人代表、营业执照等证明,让对方觉得这个公司是正规严格的;然后根据打电话人的显示号码,查询其所在地,并从网上查询该地银行的详细地址和具体信息,让对方相信这个放贷公司就是当地公司;然后先要求预付百分之十的利息,接着是“风险保证金”和“安全保证金”,这样一步一步索要钱财。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受害人在预付完利息后,得知还需缴纳费用时会意识到自己是上当受骗了。王某说,平常都是一次骗个一两千元,一个月可以骗取几万元。市刑侦大队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受害人急需用钱的心理,从而轻意地一步一步布下陷阱,实施诈骗。
近日,王小姐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你在我店购买了10000元的家电,还有8000元未付……正在纳闷要不要按照短信上的联系方式打过去时,幸好被朋友及时提醒:诈骗短信,别理!这才免去了与徐先生类似的受害经历。
眼看到年关了,正是市民现金、货物流动最大的时候,市刑侦大队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接听陌生人电话、不要相信陌生人的短信;收到此类短信后,做到不转账、不汇款,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切勿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