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传统文化闪耀新时代光芒

2009-12-25 00:00:00    作者:杨星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文化高邮建设领导小组赴淮安考察侧记

23日,我市文化高邮建设领导小组赴淮安清河、盱眙考察,无论是从清河教育文化体育社区、楚天极目科技动漫基地、清河生态美食城、淮安清河城市馆、红娘广场,还是盱眙地质博物馆、盱眙龙虾博物馆,大家都深切感受到文化元素与经济发展的完美交融,以及淮安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如今,传统的文化精神在淮安人的传承与发扬下,闪耀着新的时代光芒,并引领着淮安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淮安美食节和盱眙龙虾节生动演绎淮安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淮安是一代文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乡。“西游记文化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孙悟空,他身上有一种敢作敢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我们这个城市最需要的文化。”淮安清河区委书记肖本明说。

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种类繁多,属于淮安人首创独创的菜点在400种以上。于是,淮安人在“吃”上动起了脑筋。2002年起,淮安利用文化名城的魅力,连续成功举办八届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如今,无论是以平桥豆腐、软长鱼、钦工肉圆、开洋蒲菜为代表的“老四大名旦”,还是以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金湖荷花、今世缘美酒为代表的“新四大名旦”,都成为展示淮安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外地人纷至沓来。

连续九年不间断的“盱眙龙虾节”走的是一条“无中生有”的创新之路。以虾为媒,盱眙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红色风暴。龙虾节创办之前,盱眙是淮安最穷的地方,连名字都会被错念为“于台”;而龙虾节创办之后,这个无名小城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山水旅游城市,游客由当初不到8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210多万人次,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超过百亿元。

“淮安人办节不满足于在家门口拉横幅、放气球,而是不断创新节日的内涵,以办节聚人气、兴产业,形成‘长藤结瓜、葡萄成串’效应,这才是我们能在全国几千个节日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清河区宣传部负责人说。创新,已经让淮安人尝到了甜蜜的果实:与2001年相比,淮安市GDP由329亿元增长到915.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13元增长到14007元。

除了龙虾产业,淮安清河还无中生有地发展了婚庆民俗文化,不仅兴建了红娘广场,而且举办了中国淮安白鹭湖首届国际婚庆文化旅游节。通过婚庆民俗文化,进一步扩大了淮安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启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智力(创意)+科技

与淮安一样,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比如美食文化,但无论是高邮的双黄蛋、麻鸭,还是罗氏沼虾等,虽然有较高知名度,但农产品加工率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重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工业产值的比率低,这都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企业总体规模不大,资源难以形成合力外,关键是我们的特产缺少文化创意,从而使得产品品牌打造不力,缺乏全国驰名商标。文化创意产业不是文化产业,而是“文化+智力(创意)+科技”,是由这三者深度结合形成的产业集群。近年来,淮安创意文化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各地经济争装“创意引擎”,盱眙龙虾节的独特创意和文化包装,已成为引导龙虾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创新产业文化、打造一流品牌的“助推器”。在盱眙,从龙虾养殖到“十三香龙虾”美食,从龙虾仁、整只龙虾加工出口到甲壳素等深加工产品生产,都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邮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和产生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各种风物特产,这些风物特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的广大消费者。如果善于把握商机的企业家将文化、智力(创意)、科技有机结合,其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意义深远。只有用创意产业突破风物特产的发展瓶颈,高邮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名优品牌脱颖而出,不断升值,逐步做大做强。这同时也是建设文化高邮需要发力的重要所在,是发展具有高邮风格、高邮特色的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