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为留守儿童撑起快乐成长天地

2010-01-15 00:00:00    作者:姚静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星期六早上刚过7点,临泽镇的大学生村官杨爱华早已没有睡意,迅速起来洗漱完毕,背上挎包,和隔壁宿舍的另外几个大学生村官刘超群、卢悦、王文松、夏新甲一起有说有笑地赶往临西村……自2009年11月份以来,杨爱华等人每个周六为临泽镇的留守儿童进行校外功课辅导,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今天是校外辅导站开班的第一天。路上的小青菜都结上了厚厚的霜,泛着浅浅的银光。难能可贵的是,小学生们上课的热情非常高涨,一大早就已经等在门外,不一会儿,村部的会议室里就已经坐满了……”

杨爱华在给学生辅导

这是刘超群在日志里记载的一段话。她告诉记者,本来定好辅导时间是每个周六早上8点到中午11点,下午2点到4点半,可是第一次开课,7点刚过就有不少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等在了门口,那么冷的天,小朋友们的热情却是如此高,让他们这些小老师心里既激动又过意不去,干脆,后来的每个周六早上,他们都提前到教室等待小朋友的到来。

1月9日上午,记者特意走进临泽镇的校外辅导站。辅导站安置在临西村村委会的一间大会议室,里面粉刷一新,一排排绛红色条桌条椅有序排放着,二十多个小孩子分坐在会议室的各个角落,有的在认真看书,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则在虚心向小老师们请教……尽管屋外冷风瑟瑟,屋内的和谐氛围却恰似一股冬日暖流,温暖着每个小朋友的心。课间时分,孩子们拿出自带的跳绳、羽毛球拍,都争着和小老师们一起玩耍。原来王文松老师还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难怪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王文松在给学生辅导

杨爱华告诉记者,这些小孩子都是临泽中心小学和临泽初中的,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不等。听说有这样一个提供免费辅导功课的场所,家长们也是满心欢喜。记者看见一位送孩子来上课的奶奶拉着杨爱华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请你们一定要严加管教,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们了。”这位奶奶指的小孩叫裴美涛,13岁,是临泽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爷爷也在外打工,平时就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裴美涛的奶奶告诉记者,自己不识字,对孩子的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孩子父母不在身边,镇里能有这样一个免费辅导孩子的地方,家长们都是打心里欢喜。记者了解到,在镇上,其实像裴美涛这样的孩子很多,有些年轻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照看小孩。

市妇联向辅导站赠书

课堂上,大家都很遵守纪律,几乎没有人开小差,记者见到杨爱华正在帮裴美涛辅导英语作业。裴美涛告诉记者,平时最让自己头疼的就是英语,学校一放假,自己遇到些、学习上的问题不知道该问谁。“上午我会把自己的作业全部做好,下午完成辅导站布置的作业,在这里,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还了解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老师们放弃休息日为我们辅导,真的让我们很感动。”

采访中,不少孩子都向记者吐露,他们都很乐意去辅导站学习,既能轻松完成作业,还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许多好朋友,比一个人在家开心多了。

记者了解到,临泽镇大学生村官自发创建的留守儿童快乐家园,是我市第一家校外义务辅导站。杨爱华说,乡镇不同于城市,不少小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下爷爷奶奶照顾小孩子,但面对小孩子在学业上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一筹莫展,无能为力。“学校减负取消了一系列课外补习课,但太多的课余时间也让小孩子无法打发 ,不少小孩子甚至偷偷溜去网吧、游戏厅,让家长很是头疼。”杨爱华说,创建这样一个校外辅导站,可以集中小孩子在一起学习,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搞一些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

“从筹划这个辅导站到今天真正意义上的开班,从辅导对象到辅导时间地点的确定,乃至是安全问题的反复推敲,我们为这个辅导站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我们得到了镇上各级领导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帮助,可以说没有大家的关心,这棵冬日里艰难破土的小苗就难以见到真正的太阳。”

这是刘超群在日志里的另一段内容。

几个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辅导站,从2009年7月份筹划开始,大家就都倾注了诸多心血。一方面要奔波于镇教办、司法所、市妇联,另一方面还需要得到临泽初中和临泽中心小学的支持,联系到这些留守儿童。到8月份方案正式出台,大家又开始张罗着辅导站的地点和教师,杨爱华告诉记者,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临西村的村部还特意为他们免费提供一间洁净的大会议室,甚至每个礼拜辅导课结束,打扫卫生的事都由村支部包干了。据悉,辅导站开课后不久,市妇联就向辅导站赠送50多册儿童读物,让杨爱华他们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其实镇上还有很多的留守儿童,有些因为离临西村较远而没能来上课,下一步,我们希望以临西村为试点,积极在其他村推广下去。下一个试点,我们筹划安排在合心村,因为镇初中和小学都在合心村,这样一来,就可以方便更多的留守儿童了。”杨爱华还告诉记者,就在1月初,扬州市委组织部和高邮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还为此特意亲临辅导站了解情况,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也是莫大的鼓励,更是激励他们继续走下去的强大支持。

他们是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是涉世未深却热情似火的年轻人,他们的敢想、敢做、敢拼,在他们年轻的生命里划了一道道最美好的痕迹。

“我们希望,把力所能及的爱带给更多的留守儿童,让他们知道,关爱时时刻刻围绕在他们身边。”杨爱华说。

“看到辅导站落成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欣慰,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刘超群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