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8 00:00:00 作者:居晶晶 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进入2010年,高邮城区一户杨姓家族,为家中百岁老太过大寿而欢天喜地地忙碌……
这位百岁老太身份证上的姓名:“杨周氏”。而老人却对子女们说,她有名有姓,叫:“周贞子”。
她年过花甲的小儿子杨鹏日前向记者介绍了她母亲早年艰辛苦难的岁月。
全家福
杨鹏说,她母亲9岁时,作为童养媳进入杨家。来到杨家第一件事,就是祖父要周贞子裹脚。她极力反抗,跑回娘家,后被带回杨家,但终于取得不裹脚的胜利。
1930年,周贞子20岁时,与杨鹏的父亲成婚。可是,连续生养了3个子女,一个未能存活。为讨吉兆,他们夫妇领养了一名女孩。此后,杨鹏母亲又生养了6个子女,存活5个。就这样,她抚育包括养女在内的两男四女。
杨鹏说,老太的祖父家规多且严厉,她母亲与父亲结婚那天,由于有一件事,未让祖父遂心,结果新婚之夜的新娘子都未能睡在床上。好在大手大脚的周贞子由于杨家开店,种田的人手少,她又能吃苦又能干活,家庭地位逐渐有了改变。
可是好景不长,周贞子的生活才稍有好转,抗日战争爆发,高邮沦陷。杨鹏在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工作的小女儿告诉记者,她年幼时,奶奶经常告诉他们,日本鬼子打到高邮后,时常下乡“扫荡”。有几次她带着儿女躲到乡野里,险些丢了性命。说到这些,老人是既愤恨又心有余悸。
最让杨鹏和他的姐妹们感慨的是,他们的母亲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心地善良。
杨鹏的姐姐杨大英说,上个世纪的“三年困难时期”,她丈夫为家里搞到点皮糠,并做成皮糠饼,匀了些给她母亲。母亲在把皮糠饼带回家的途中,见到几个因饥饿倒伏在路边的人后,毫不犹豫地把皮糠饼给了这几个素不相识的人。
杨鹏和他的姐妹们说,他们的母亲心理素质也很好,遇事不慌。十年“文革”动乱,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她们家由于在旧社会开店,“家庭成分高”。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许多人都被挂牌子批斗,而周贞子心静如水。也正由于她平素乐于助人,广结良缘,在“文革”期间未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1993年,老人大儿子正值壮年病逝,她一度心情抑郁,随后数日逐渐好转。周贞子老伴58岁时离开她,距今已有数十年,但老人遇事总往宽处想,且十分勤劳。
周贞子勤劳一生,至今身子骨仍十分硬朗。她喜爱听扬剧、看扬剧。她的子孙们陆陆续续为她购置了唱片机、扬剧唱片等,老人最爱听、最爱看的是《赵五娘》。
老人爱干净,儿孙们为她梳头、洗脸、洗脚、洗澡是她最开心的事。周贞子的小女儿杨兰英说,老太的女儿和孙女们带老太太到浴室里洗澡,总能激起浴客们阵阵叫好声。
老人头脑清晰,对晚辈的生日、工作、学习情况都很清楚,尤其是对由单位每月发给她的三四百元遗属补助的日子记得清清楚楚,到时就问子女这笔钱领了没有?每年春节期间,她都自己动手封好“压岁钱”,给来拜年的晚辈们,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差错。
周贞子的晚辈们还告诉记者一件有趣的事。不久前,有人到她住处看房子,她以为来人要买这房子。老太对儿孙们说“房子不卖”,有一次还用筷子敲着桌子说:“我不捺手脶看哪个敢卖!”老太太的“法律意识”令在场的人忍俊不禁,说她是位与时俱进的百岁老人。
百岁老太周贞子多年来早餐吃一只鸡蛋、一碗粥。中午一碗饭,喜欢吃肥肉。午后睡个觉,下午4点半左右起床,吃了晚饭一会儿就睡觉。
老太70多岁时牙齿开始脱落,喜爱吃花生米的她,就把花生碾碎了吃。她20多岁时,由于胃子受寒,偶尔抽抽烟。谁知这一抽,一直抽到现在。
老太的孙辈们说,现在为她梳头,发现她头上的黑头发多了起来。一家人为老太太健康的身体而欣喜。
周贞子70岁左右满嘴牙齿掉了,必定影响她的营养吸收。老人抽了七八十年的香烟,而且早年生活又多坎坷……那么老人的长寿之道又是什么呢?
周贞子的子女和孙辈们说,他们家百岁老太的长寿之道一是大家庭的和睦,二是对她无微不至的关爱。
百岁老太与小儿子杨鹏生活多年。杨鹏曾担任过教育干部和政府官员,在职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不论怎样繁忙,每次回家,必先到老太太的屋里“请安”。如老太太还未睡觉,就拉拉、摸摸她的手,与她“喊”上几句话;如果老太太睡了,就把脸贴在老太太脸上“磨擦磨擦”,增强亲情联络。和老太相处四十余年的儿媳高虹与老人的感情笃深,老太的子女、孙子女和邻里都说她对老人的护理无微不至,做饭做菜,换洗衣服、被褥,穿脱褂裤等几乎全部“承包”。老太90岁后,子女们打算为她找保姆,可老人执意不要,只要高虹,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高虹服侍婆婆任劳任怨,老太逢人便说:“媳妇好,媳妇好!”
杨鹏说,老太的子女、孙子女一大帮,没有一个人嫌弃她,个个都喜爱她。虽然她耳朵背,但是每个人与她说话时,都喜笑颜开地“喊”,让她感受到她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不让她有孤独感,让她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生活幸福。
老太太的晚辈们个个都能说出大家庭中每个人对老太太的孝顺事。有的说,为了让老寿星不吃“洋鸡蛋”,总是想方设法托生活在农村的亲戚买些或送些“土鸡蛋”来。老寿星年岁大了,夜晚起床上厕所不方便,儿孙们特意为她定制“坐便器”。有时老寿星误解他们,一个个从不往心里去。一次,老寿星早晨吃的“土鸡蛋”个头小,她误以为只给她吃半只,克扣了半个,到晚上将这事告诉杨鹏,杨鹏明知是老寿星的“误会”,但高度重视这件事,他拿了几只“土鸡蛋”给她看,打消了她的疑虑。
杨鹏说,说一千,道一万,老人长寿的秘诀就是让她开心、高兴、满意。
“家有老是一宝”。让老人开心长寿,是子女们义不容辞的天责。愿天下老人都能像周贞子一样,开开心心,幸福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