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9 00:00:00 作者: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同事小袁去年结婚,婚后第一个春节就遇到了难题:年夜饭去谁家吃?小袁老公的父母坚持要他们去自己家吃,理由是:“过了门就是我们家的人了,理所当然在我们家过节。”而小袁认为:“这是婚后第一个春节,一定要在娘家过,不然爸妈太寂寞。”
春节是华人的传统节日,无论平时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在除夕之夜,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按照邮城的传统习惯,团圆饭很有讲究,有时因为某个家庭成员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本来吃团圆饭是欢喜事,可这年夜饭上哪家吃却又成了不少结婚后的独生子女的烦心事!
在婆家吃年夜饭
“我和老公都是从农村考入大学,然后在城里工作。”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吴女士告诉记者,老公老家在汉留,自己的老家在湖西,按照农村习惯,自己一般都在婆家吃年夜饭。
每年大年初二,吴女士和丈夫就会早早去湖西的娘家拜年。“我们帮父母做点杂活,他们都很高兴。”从结婚第一年开始,吴女士就和丈夫就有了这样的默契,并一直延续下来了。
双方父母家每年轮流
在南京工作并已结婚的高邮人李女士告诉记者,“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婚前就商量好,每年过年双方父母家轮流过。”
“无论去哪一方家里吃年夜饭都意味着另一方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孤单对坐,那情景让人想想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谁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吃上个温暖热闹的年夜饭呢?”李女士笑道,自两年前自己结婚后,便和老公商定,每年二十四夜和三十夜轮流到双方父母家过, “今年二十四夜去我妈妈家吃,三十夜就在婆婆家吃了。”李女士说,这样轮流过,不会有矛盾。
双方父母聚在一起大团圆
采访中,市民王先生说:“我们是双方父母聚在一起大团圆。”王先生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都是高邮城里人。有了孩子后,妻子的父母就长期和他们住在一起,帮助他们带孩子。
“除夕夜,双方父母一起去饭店吃团圆饭。”王先生说,大家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挺好的。
父母盼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采访中,民俗专家朱延庆说,像我们这个年龄的都有几个孩子,还没有这样突出的矛盾,而现在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肩上担子很重,不仅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所以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们,没必要为孩子们节日到谁家过的问题给孩子增加负担,父母应多为他们考虑。
朱延庆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国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着儿孙满堂,共叙天伦,深感过去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满足、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表达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其实,到谁家过年只是个形式,重要的是做儿女的有一颗牵挂父母的心,并能将这种牵挂付诸行动,平时多回家看看父母,为父母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夫妻双方如果在到哪家吃年夜饭问题上产生了冲突,要注意沟通,避免厚此薄彼,以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吃年夜饭是件让大家高兴的事,别在“到哪家吃饭”太过较真,弄得心里不舒坦,做子女的常回家看看父母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