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2 00:00:00 作者:孙方贵 高来明 来源:今日高邮
汪曾祺笔下的故乡高邮,文化底蕴丰厚,有不少美丽的历史故事。相传唐朝名将薛仁贵东征时,在高邮东乡卸甲安营扎寨、修整三军。薛仁贵卸下铠甲,穿上朝服,在卸甲东边一带,拜见君王,所以在卸甲东边就有一个“君臣庄”,后来演变成为陈庄村。在卸甲西边,薛仁贵的“虎头军”抓紧操练,当地人就把此地称为“虎头庄”,上世纪80年代设立乡村时,沿用“虎头”为村名。2000年虎头、柏家两村合并时,仍使用虎头村。
如果说文化奠定了虎头的灵魂,那么经济就是虎头旺盛的血脉。如今的虎头村抹去了岁月的沧桑,露出了青春活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虎头村的灯具就畅销大江南北;蚕桑种植闻名省内外,是扬州市湖桑种植第一村;粮食制种销遍全国。近年来,虎头村加快富民强村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以高效农业为亮点的经济发展格局。全村共有工业企业23家,塑料、铸造、五金加工各具特色、竞相发展。高效农业在全镇一支独秀;成立了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一个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园内200多亩的花卉、苗木四季飘香,400亩的良种培育基地,效益喜人。传统的一稻一麦,效益相对较低,虎头村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官邹主东创办大棚蔬菜园,带动本村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现在,已经初见成效,30亩露天蔬菜第一季就喜获丰收,其中15亩花菜、西兰花,每亩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按照一年三季蔬菜的预算,每亩纯利润不低于7000元。邹主东还雇用了本村劳动力,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最近几年,虎头村明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组组通上了硬质路,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家家通上了有线电视和电话。展望虎年,虎头村村支书嵇朝阳信心十足,“我们虎头村现在是个个有事做,家家无闲人,人人要干事、想创业、比发展,虎头村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抚今追昔,虎头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三产总产值已达2亿元。村民住房从过去的草房、屋架房,如今大多数都已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在虎头村文化中心广场,每天清晨,78岁的老人张长芝都要指导住地村民做健身操。他说,走过70多个春秋,自己见证了虎头村的变化和发展,虎头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发展成为小康村,这里面凝聚了历任虎头村两委会班子的心血,与虎头村民共同奋斗、共同创业分不开。展望未来,张长芝充满期盼和信心,“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现在都一一实现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虎头村一定会创成现代化先行村,虎头村村民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