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拜年成形式 “80后”直喊吃不消

2010-02-23 00:00:00    作者: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拜年,顾名思义就是拜别旧年、拜谢新春的意思。 拜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值得称道和保持的风俗习惯。春节期间,通过拜年的形式,平时难得一聚的亲朋好友可以借此时机相聚在一起,互话家常,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然而,记者发现, “拜年”却成了越来越重的负担,拜年也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

拜年成了走过场

家住龙虬镇的小卞和小查是对“80后”的年轻夫妇,去年年初结了婚,今年春节,小孩刚出生不到4个月。为了方便带着小孩出去拜年,大年初二,两人专门租了一辆的士挨家拜年,每到一家丢下礼品连茶水都来不及喝,就赶往另外一家,前后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家中的亲戚和长辈的年都给拜完了。

小卞说,记得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每到过年时,父母都会帮自己买套新衣服,包括新鞋新袜。大年初一便穿上新衣服跟着父母到附近的亲戚家拜年;初二,爸爸妈妈又分别骑辆自行车载着自己和妹妹到邻镇的外婆家拜年,这时,姨娘、姨父,舅舅、舅母,表弟、表妹,几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非常热闹;初三,几大家子人全部到姑外婆家拜年;初四又一起去舅外公家拜年。小卞说,近几年,随着姨父、舅舅工作的变动,自己结婚生子等,几大家子再像以前那样聚集在一起已经很难很难了。

和小卞夫妇一样,家住周山镇的小徐、小杨夫妇俩也刚生过小孩,年前,亲朋好友就要求去拜年时一定要带上小宝宝。今年大年初一又下了一场大雪,为了不让亲朋好友失望,夫妻俩只好也租了辆车一一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每到一家,所呆的时间也不长,可以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拜年成了负担

在采访中,小徐告诉记者,以这样的方式拜年也属无奈之举。以前上学时,每逢春节放假,都是在这个亲戚家住几天,那个亲戚家玩几天,非常热闹。自从毕业上班后,春节假期,前后加起来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扣掉除夕,也只有6天的时间。结了婚,亲戚好友又多了许多,按照家乡的风俗,新婚的小两口如果不给长辈拜年,长辈们就会有意见。

小徐说,自己和爱人的老家不在同一个城市,一些亲戚又住在别的城市,所以,今年春节期间,夫妻俩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赶车、乘车上,等到把双方亲戚家的年全部拜完后,假期也基本结束了,想在春节放假期间休息休息根本就不可能。

小徐告诉记者,对他而言春节简直成为了一种“负担”,甚至都有点惧怕春节的来临。岳父岳母家在外省,去拜年光来回车费就花掉了近两千元;夫妇双方亲戚又多,去每家拜年打个车也比平时贵了很多,每家拎的礼品都在三四百元左右,前前后后加起来过年一周花了近六七千元,小徐直呼:“吃不消!大半年的收入没了!”

过年,让亲情保温保鲜

很多人都认为,虽然现在生活变好了,年味却更淡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农民都进城务工,受单位、公司制度的约束,假期也只有一个星期左右,有的甚至更短,不像过去,在家务农时,冬天有的是时间,因此在过年的时候相聚的时间也就很多;还有就是平时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想趁着过年的时间好好休息休息,而有些亲戚的年又必须得拜,也使得拜年显得匆匆忙忙,流于形式、流于物质……

但笔者认为,现在过年少了过年的气氛,实际上缺少的是“亲情”,说到底缺少的是朴实无华的“人情味”。 人们“过年观念”的淡化,是亲情和人情观念的淡化,淡化了的人情观念,让春节民风失去了它原本单纯又浓厚的意义,其实,不仅仅是春节,即便是平日,亲情的沟通也已经大打折扣。

过年,应让亲情保温保鲜。很多人都习惯将过年作为访亲会友的日子,其实,聚会又何须等到春节。如今,条件越来越好,电话、手机几乎每家每户甚至每人都有,交通更是方便、快捷。平时,亲戚、朋友之间可以多走动、多联系,使亲情、友情不断保温保鲜,逢年过节时,我们或许会轻松点。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