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6 00:00:00 作者:王道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春节刚过,浓浓的年味还没散尽,一场异常火爆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于24日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拉开了帷幕,同时也掀起了新年第一次招工和找工的热潮。在这场招聘洽谈会中,求职者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用工单位能招到合适的工人吗?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招工海报“铺天盖地”
当日上午一大早,记者来到人力资源市场,远远就看见攒动的人头,走过去,更是黑压压的一片,市场入口处以及人行道都挤满了人群。一辆警车很醒目地停在路旁,几个警察在现场指挥交通。
与“人山人海”的人群相对应的是招工海报的“铺天盖地”,市场里空中挂的,墙上贴的,电脑显示屏上滚播的,到处都是;市场外,也有不少招工者捧着一叠招工启事宣传单在人群中散发。记者从场外走进场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收到了10多张各个企业的招工启示简章。
节后首场招牌会 现场人山人海
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招聘会有近200家企业进场设点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5326个。
记者在市场内转了一圈,发现各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工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像门卫、服务员等基本无技术要求的岗位月工资在千元上下;车床、机械、模具等对年龄、技术有要求的行业每月在2000元左右;客户经理、项目经理等管理类的人才每月在4000元以上。
招工、找工两头“难”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招聘方提供的工作岗位众多,进场求职的人员也络绎不绝,但招聘人员仍喊工人难招,而求职人员也同样发愁找不着合适的工作。
在现场招聘的经纬纺织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工人需求量非常大,仅生产工序挡车女工就需要130多人,别的工种也有需求,但进场招聘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前来报名的人数却寥寥无几。王先生纳闷地说:“我们公司提供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各类工种每月工资均在1200元以上,上班期间还免费提供工作餐,家在农村的还免费提供住宿、就浴,人员集中的地区上下班有车辆接送等,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招不到工人。”
苏中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现场招聘人员徐小姐说:“我们公司需要招收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公司看中的是技术,学历高低无关紧要。这次招聘的水产、果树技工以及大田项目经理等工资待遇每月分别在2000元和4000元左右,半天下来了,前来报名的人数虽不少,但一眼看下来,真正符合我们条件的基本上没有。”
企业难招到工,相对的求职者是不是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然而采访中记者却发现,很多求职者也在发愁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家住南海的赵先生是位“70后”,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需要抚养的儿子。他说:“我是电工出身,在扬州工作好几年了,每个月工资加上各类保险有2500元,各种待遇也还不错,但考虑到家庭,就很想在家附近找个条件相符的工作,但参加了几次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小耿和小张是对“80”后, 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她们去年毕业后,在张家港一家公司工作了半年,远离家乡的她们也很想在家找份合适的工作。小张告诉记者,很多好姐妹在平时聊天中都说想回家乡来工作,但发愁的是在家乡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小耿说:“去年大学毕业后,我也回家参加过两次招聘会,虽说每次招聘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少,但所需的大多数是一些技术含量低、没有任何学历要求的一线工人,像我们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资待遇也不是很高。”小耿还说,与苏南的一些大型公司相比,高邮的一些企业在假期、福利等方面都不能按照规定去实行,所以也很难留住学历相对较高的人才。
小吴今年刚满20岁,属于“90后”,中专毕业没有一技之长的她这几年要么在饭店里做服务员,要么给别人站店,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资待遇也很低。小吴说:“我的理想工作是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达到1000元便可,但就是依这两个条件去找工作,也很难找到。”
“两难”局面如何缓解
综观全国很多地区,“招工难”如今已经悄然变成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大量普工、技工、有经验的管理人才,铺天盖地的招工简章和招聘广告出现在我们眼前,媒体、街头巷尾各类招工启事让人眼花缭乱,却仍旧呈现“一工难求”的景象。与此同时,需要工作的人群同样也蜂拥至招聘会场,寻找心仪的岗位,他们要考虑薪酬、福利、假期是否都称心如意,一来二往,找工作也变成了一个难题。
实际上,劳动力的供需双方各有各的苦衷:企业希望劳动力经验丰富、技能熟练,而打工者则希望找到工作轻松、待遇优厚的企业,双方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冲突与碰撞。“两难”的尴尬局面是如何出现的?又该怎么缓解呢?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高健。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约200家企业急需用工,空缺岗位近1万6千多个,空缺的岗位多数集中在电子、服务和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局长表示,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也在扩大,岗位就逐渐增多起来,所以对工人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当然,有些企业因为自身没有做到规范用工,没有做到人性化管理,招用的工人留不住,春节返乡的大潮过后,工人便不再归厂,所以自然就出现了“用工荒”;在招工时候没有注重企业自身宣传,也会出现“招工难”!而目前部分求职者也不急着定下工作,想比一比待遇;还有的务工者想趁现在招工单位多,好好地挑一份满意的工作,找工作也变得难了!
“改善用工待遇和环境是必要的举措,不能再使用廉价劳动力,要招到工,企业是主体!”高健对记者说。企业首先要树立市场意识,与市场接轨,供需双方要达到一种平衡。其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实行规范化用工、人性化管理,让职工感受到人性化关怀,留住他们的心才能留住他们的人!
据了解政府部门也一直在调控招工问题,起着引导作用。市劳动部门还专门牵线搭桥为企业构建招工的平台。“我市劳动部门现在与缺工的单位挂钩,长期服务,每天都接受需要务工者的咨询和报名。”据了解,我市去年年底剩余劳动力约3000个,而目前由于高效农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吸去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我市已没有足够可供解决“招工难”问题的剩余劳动力。“我们还组织了招工小分队,带领缺工企业一起去云南、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参加当地的招聘会,与当地职校、技校洽谈招工问题,引进技术工人,为企业用工服务。”高健告诉记者。
据悉,市人力资源市场今年将在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进行“就业e通”试点工作,再逐步推开,将就业平台逐步向每个农民覆盖,形成城乡统一、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对于许多大专、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也经常会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象,高健对记者说:“务工者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条件,衡量个人综合素质,找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味要求活轻松、待遇高的美差。”高健建议:“用人企业和务工人员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多份理解少份抱怨,招工找工两难局面就会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