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邮文化的践行者

2010-03-09 00:00:00    作者:周华春 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读《中国邮文化》有感

2009年10月28至29日,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在高邮隆重举行。高邮市政协主席、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理事倪文才先生的专著《中国邮文化》的出版,这是“中国集邮之乡”的邮人向邮文化节献上的一份厚礼。

《中国邮文化》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梳理我国古代邮驿文化、近代和现代邮政文化、书信文化及集邮文化的专著,并将“邮”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该书内容丰富翔实,横贯古今,从不同的层面将我国“邮”的发展脉络叙述得条晰理清,并从头至尾贯注以“文化”内涵。

集邮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夏邮坛便拉开了前所未有的“集邮文化大讨论”的序幕。这场大讨论,起到了很好的集邮基础理论的宣传、教育作用,加深了对集邮内涵的理性认识,引起社会各界对集邮文化事业的重视,扩大了集邮教育功能的社会影响,并使集邮基础理论研究进入高新层次。

而《中国邮文化》一书则将“邮”的文化内涵拓展衍生到一个新的境界,涵盖了邮驿、邮政、书信、集邮这几个方面,同时用理论来指导弘扬邮文化的实践活动,更加体现邮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知识性、娱乐性。

更为重要的是,倪文才先生从“邮”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沟通联系”、“传播信息”、“促进交流”的社会功能方面,对邮文化做出了更为具体、内涵更为明晰简洁的界定。在对邮文化进行理论阐述的同时,又对邮文化的社会服务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

《中国邮文化》的出版是邮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为邮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在邮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开拓之功,并将引领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刘佳维先生的话说就是“将中国邮文化系统地梳理成独立学科的雏形”。

倪文才先生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公务繁忙。他自受命担任高邮市集邮协会会长工作伊始,在收集、阅览《中国古代邮驿史》、《中国邮政简史》、《邮驿春秋》、《中国集邮史》、《中国邮驿与邮政》、《集邮文化散论》、《中国邮驿史料》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凭着对邮文化深深的热爱和超常的感悟力,拨冗潜心研究,历经2年多创作完成了这本洋洋巨著。无论从著作本身还是从专心致志的创作精神方面,都获得集邮界的广泛好评。

《中国邮文化》一书极具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史料性。特别是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亲自组织和参与举办的历届邮文化节的经历和切身体会,并以宣传与弘扬邮文化为己任,调研高邮集邮活动,且先后走访了以收集邮文献闻名的周华春,多次在国家、省邮展中获奖的刘建东(专题邮集《鸽子》),以及在广州、济南邮展中获奖的邵天朗,退休医师张本中和退休干部丁邦勇等高邮集邮界的知名人士。倪文才还与市有关部门、市邮协共商制定邮文化在我市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并要求集邮骨干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点带面,用三五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支200名具备编组邮集水平的集邮队伍。在去年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中,我市邮协组织百部邮集参展。这是倪文才提出的“以点带面”带来的初步成果。他还身体力行地多次在“秦邮文化讲坛”宣讲邮文化。在倪文才的直接主持下,2009年10月22日,全国首家“中国邮文化研究会”在高邮成立,倪文才任会长。中国邮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是,着力推动邮文化在我市的普及与提升。

《中国邮文化》的出版,对邮文化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开拓与创新,赋予了邮文化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新的活力与时代特征,也足以佐证,倪文才先生是名副其实的邮文化的践行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