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3 00:00:00 作者:刘定猛 杨晓莉 文 王道 摄 来源:今日高邮
2月26日,本报和“今日高邮”网站报道的《节后首场招聘会:招工找工两头“难”》一文,详细报道了我市大部分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因为节后种种原因招不到工人,而一些应聘者持观望、比较的态度,也迟迟不定工作岗位的现象。时隔半个多月,年气早已散尽,我市各大企业用工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再次进行了探访。
企业生产力不足
近日,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内看见,尽管没有举办招聘会,但场内墙面上仍挂满了各个企业的招聘信息,细数了一下有近百张;大厅处还摆放着一些企业的戗牌式招聘广告;南面墙上所悬挂的电脑显示屏上也在不断地滚播着企业详细用工情况。
我市节后首场招聘会,众多的岗位需求吸引了大量求职者
日前,记者从江苏传艺科技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有限公司、华富电池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到,尽管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但生产力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传艺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曹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一厂区和二厂区缺工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主要是缺一线生产工人。为了招到工人,公司不仅派出专门的招聘队伍,长年累月在全国各地进行招工,而且,年前、年后,他还几次与市劳动保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赴云南、陕西、湖南等地招工,尽管也招到了一些工人回来,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
据华富电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效益好,一些主要生产线的工人都很缺,一线生产工人都身兼“数职”,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再以加班的形式顶替别的岗位。
经纬纺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急需一批生产线工人,为了招到工人,年前,他们就将招聘简章张贴在公司门外,同时派专人到社区、乡镇现场招工;在上月召开的大型招聘会上,他们又专门设立招聘摊位,现场详细列出公司所提供的优惠条件,比如:免费吃饭、住宿、就浴,月工资1500元左右,并且将招工的年龄由先前的40岁放宽到45岁以内等。尽管如此,还是招不到工人,目前企业生产工序挡车女工、辅助男工、维修工等工种都很缺,甚至一些生产线都没法正常生产。
三大行业缺工严重
据市人力资源市场赵大龙主任介绍,根据招聘会以及相关资料反映,目前,我市电工电子业、机械加工业、传统服装业等三大行业,缺工最为严重,缺工量预计达七、八千人。
据赵大龙分析,因全球经济的回暖,很多企业生产效益转好,纷纷扩大生产规模,用工需求量一下子提高。此外,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些大型企业和一些用工需求量比较大的企业陆续落户高邮,使用工需求量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市一些企业缺工人数已达上千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企业缺工严重,一些求职者也成为了“香馍馍”,为吸引更多求职者的眼球,我市大部分企业在招工过程中也都频频出招,以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来招收新工人、留住老员工。
传艺公司曹经理告诉记者,公司的一线生产工人以20岁左右的年轻女工最为适宜。为招到更多的工人,今年,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已经不注重性别的要求,年龄放宽到30岁左右,学历要求也由以前的中专生以上下降到初中生以上,工作时间也由以前的两班12小时制改成现在的三班8小时制。同时,公司还提高了工资待遇,增加了新员工的底薪,老员工不仅提高了底薪,而且增加了岗位津贴、保险等福利待遇。
一企业负责人说,春节前后,公司采取各种措施招收工人,如只要公司的员工介绍一位工人进企业上班就会获得100元至200元不等的奖金待遇。
除此之外,在我市部分服装企业中还出现“抢工”的现象,一些服装企业为了招到工人,不仅提高工资待遇,而且还承诺先发工资后上班。
部门、企业合作 共解“缺工”难题
为了解决我市企业“缺工”难题,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分批、分组带领企业相关负责人赴外招工。15日上午,由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高健带队赴云南招工的队伍回到高邮;16日上午,由市人力资源市场宋主任带队赴湖南长沙招工的队伍也返回到高邮……
采访中,高健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我市“缺工”难题,8日上午,他与开发区、天山镇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传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华皮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招聘人员一起赶赴云南等地进行招工,并与当地劳动部门建立劳务协作基地,截至目前,已经与四川、楚雄、昆明、寻甸等10多个省市(地区)建立了劳务协作基地。
高健说,在云南寻甸劳动部门的帮助下,他们与寻甸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对接,向学生们介绍了高邮和高邮的企业,与学生们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并向学校发出邀请函,这些学生们将会在近期来邮参观考察。
由市人力资源市场宋主任带队赴湖南长沙的招工队伍中有城南经济新区的亿泰纺织有限公司、德皇文具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及开发区、高邮镇的部分企业负责人。宋主任告诉记者,在长沙进场设摊招聘中,德皇公司的会计岗位和亿泰纺织公司的物流岗位因工资待遇丰厚等原因吸引了众多当地求职者的眼球,仅德皇文具的会计这一个岗位就有20多人前来报名,亿泰的物流岗位也被10多个求职者“相中”。
据了解,本月下旬,市劳动保障部门还将继续组织人员与企业负责人赴山东等地招工。
解决“缺工”难题,我市一方面将外地劳工引进高邮,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将我们高邮本地的劳工留住。据2009年统计,目前,我市有62万农业人口,适龄劳动力为33.82万人,转移就业总量为26.4万人,其中,劳务输出为11.7万人。采访中,高健说,这输出的11.7万人中如果有一小部分人愿意留在高邮就业,那么我市“用工难”的问题将得以解决。是否能留住本地的劳工,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我们企业自身的用工环境和用工制度能否吸引住他们。
高健介绍说,当前,新生一代的劳动力大都以“80后”乃至“90后”为主,这些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农民工,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除了看重工资的待遇外,在节假日、工作时间、保险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企业要改变老眼光、老看法,不能再使用廉价劳动力,要改善用工待遇和环境,规范用工行为、人性化管理,让职工们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只有这样,方能招到工、留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