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特质文化高邮的思考

2010-04-02 00:00:00    作者:杨德彪    来源:今日高邮

特质文化高邮的理念

文化是一个长期累积、洗礼、沉淀、传承的过程,无法打造。特质文化高邮建设必须遵循传承、弘扬、创新和保护好就是最好的利用的理念。文化具有共享性,区域文化具有独特性。高邮传统文化与其他周边地区大致相似,惟邮文化在全国独领风骚,乃高邮的根和魂。使邮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命肌理,让这座城市血脉里流淌着邮文化的血液,这座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东方邮都。

特质文化高邮的概念

以邮文化为主要特征,与运河文化、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文化载体。

特质文化高邮建设的原则

针对邮文化、运河文化、传统文化独特的历史价值、遗存、环境以及她们的时空关系和内在联系,在保护和利用中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系统保护原则。在全面保护一湖两河三堤三街轮廓、时空格局、文物遗存的同时,注重抢救保护里运河、古驿道、古街区生命肌理、自然环境、历史文脉、记忆、信息和符号。二是原真性保护原则。科学甄别保护本体和环境,制订严格保护、分类保护的措施,确保保护本体和环境的真实性、可识别性。三是统筹保护原则。妥善处理古驿道、里运河故道及其文物遗存和环境保护与高邮湖、京杭运河水利保护的关系;古街区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历史文脉、民俗气息、生存质态保护与改善古民居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

特质文化高邮建设的条件

基础条件较为扎实,自然资源尤为丰厚。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东方邮都的口号,并根植于83万邮城人的心中;以邮为媒,以邮会友,以邮兴邮为要旨的五届中国邮文化节成功举办,已经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展示了高邮对外的形象,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与“邮”相关的要素正向这座城市集聚,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命名为“全国集邮第一乡”;中华集邮文献馆落户高邮;被国家邮政总局指定为“全国邮政职工教育基地”,还专门为我市发行了两枚邮票和首日封、邮资明信片等;我市集邮协会有一支数量庞大的集邮队伍,国家、省邮政部门一些重大邮事活动经常在高邮举办,万人抒邮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去年,我市又成立了邮文化研究会,并成功举办了邮驿文化与运河文化研讨会。有市委市政府重视邮文化建设,有上级邮政部门关心支持邮文化建设,有广大群众和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参与邮文化建设,无疑为特质文化高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市有深厚的邮文化资源。与运河文化、邮驿文化息息相关的一湖——高邮湖,750多平方公里,国家二级水质,天赐自然生态资源。二河——里运河和京杭运河。里运河故道全长15公里,河床清晰可见,是古邗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固态历史文化遗珍;京杭运河高邮段穿城而过,水域宽而直,水上运输繁忙,两岸风光秀美,是活态的历史文化遗存。三堤——高邮湖东堤里运河西堤、里运河东堤京杭运河西堤、京杭运河东堤高邮城西堤。像这种一湖二河三堤的格局在京杭运河沿线实属罕见,其中里运河东堤京杭运河西堤为古驿道遗珍。此外还有三个历史街区——城北、城中、城南。城北历史街区全长1000米左右,形制完好,历史记忆、信息、符号众多,生命肌理较为完整,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清代当铺、明代城墙、徐氏宅、部分老字号以及部分民居的生活气息最为珍贵;城中历史街区全长600米左右,尚存部分清代民居建筑,其中马厂旧址、砖雕门楼较为珍贵;南门历史街区全长300米左右,形制完好,历史记忆、息信犹存,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盂城驿、盐塘巷、运粮巷、馆驿巷、马饮塘、盐行、粮行遗存最为珍贵。这一湖二河三堤三个历史街区和二十多处珍贵的文物遗存有固态的,也有活态的;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这是祖先恩赐给我们的一笔宝藏,她们都见证了高邮这座运河城市因邮而兴的繁华和历史变迁,是特质文化高邮建设的必要条件。

特质文化高邮建设的目标

 特质文化高邮建设是这座城市的内在要求,利用资源、嫁接资源、再生资源是途径和手段,建成东方邮都是最终目的。

 具体目标为:

 一是以高邮湖、里运河故道、古驿道、京杭运河为依托建成运西邮驿博览园。恢复古驿道,建成“两京”46处驿站微缩景观;恢复接官厅;抢修里运河沿线十多处文物遗存;开发旅游项目,兴建一座集休闲、会议、度假为一体的五星级东方邮都国际会议中心(仿古建筑);开辟滨湖水上项目,再现明清驿站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二是以盂城驿至东塔项目为依托,建成明清风格的运东邮市一条街。进一步恢复完善盂城驿功能、恢复公馆区、马神庙、马饮塘,整治并抢修盐塘巷、运粮巷、盐行、粮行等文物遗存;建成以邮品交易、邮品展览、邮品拍卖和古玩字画为主的邮市古街。

 三是以办理3号重点提案为契机,快速推进古街区古民居、老字号抢修保护工程。对国保单位当铺进行总体规划,力争用2至3年完成当铺的修缮和整体恢复,建成当铺博物馆;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古街区古民居、老字号的抢修和恢复。

 四是兴建一批专题博物馆。即邮驿博物馆、邮政博物馆、书信博物馆、中华集邮第一乡专题馆、现代通讯博物馆、现代物流博物馆,形成一批与邮相关联的博物馆群。

 五是成立邮文化研究中心。定期举办邮文化知识讲座、邮文化高层论坛,创立邮文化研究专刊,增进并扩大与全省、全国、国际间的交流,并形成交流合作机制。

 六是创作一批与邮相关的影视、戏曲、专题片、群众文艺、文学等文艺作品,进一步宣传邮文化,彰显东方邮都的魅力。

特质文化高邮建设的运作

 采取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成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特质文化高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调研、规划、出台政策、宏观调控、具体协调、文物修缮、向上争取等工作;旅游项目实施整体或分项包装、市场化运作,放宽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家或投资公司参与合作;古街区古民居、老字号等门面房,是公有性质的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办法进行修缮恢复,私有性质的采取政府收购腾让的办法解决,或由投资公司收购腾让修缮后采取售或租的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保留部分古民居的原生态生活气息。

 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特质文化高邮建设纳入“十二五高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创新理念、提升品位、快出形象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早谋划、早动作、早见效,用5年左右时间把高邮建成具有邮文化特质的东方邮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