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7 00:00:00 作者:肖维琪 来源:今日高邮
——帝尧像耸立于神居山中述评之二
帝尧像耸立于高邮湖西神居山中,这既是高邮全市上下喜闻乐见的消息,也是中国先秦史学会领导喜闻乐见的消息。因为,它以最直观的形象向世人宣布:高邮是尧文化发祥地之一,高邮是帝尧故里!从此,高邮有了“帝尧故里”新地标。
帝尧故里 花落高邮
2006年左右,全国有10多个市县自称“帝尧故里”,那么,尧的出生地应该在哪儿呢?研究一个史学结论,需要古籍的证明、考古挖掘的证实,还需要有地面文物的佐证。事实上,相关各市县均无考古挖掘资料,地面文物又大同小异,你有尧庙,他有尧陵,你有尧母祠,他有望都山,谁也说服不了谁。要找出帝尧出生地,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解读相关历史文献。
“高邮说”从宋代之前的古典文献中找出“斗维之野”、“三阿之南”、“观于三河”、“生于丹陵”四句话,作为帝尧出生地的四个密码一一破解,得出了“尧生高邮”的结论。这个结论得到了权威机构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学术权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和中国先秦史学会学术顾问组组长、原副常务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世凯先生的认可。2007年5月中旬,由高邮市政府主办、市帝尧研究会承办的“高邮:尧文化发祥地”高层论坛在高邮举行,以李学勤和孟世凯为首的中国先秦史学会新老两套班子负责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多人与会,大家一致认为“高邮是尧文化发祥地”、“尧生高邮,可备一说”。李学勤强调指出:“帝尧与高邮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三阿就在高邮,古高邮和今高邮有些区别。高邮有丰厚的文化资源。高邮是古代史中有关帝尧传说的重要地点,高邮是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地点。”孟世凯近年提倡“古史区域文化研究”,他认为“着力打造江淮尧文化圈,发掘高邮尧文化发祥地的文化资源,是古史区域文化研究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术工作。”这些结论在学术界、新闻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报》2007年7月19日在“学科前沿”专栏以《重建长江流域古史的探索和开拓》为题,对“高邮:尧文化发祥地”这一中国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了专题报道。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江苏新闻网、《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刊登了新闻,在大江南北引起了轰动效应。
学术论定 促进开发
高邮是帝尧故里,这一学术论定极大地振奋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高邮信息》转载了丁季华教授和薛小荣博士的论文《尧文化圈漂移点击——兼论高邮是尧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并连续报道了“高邮:尧文化发祥地”高层论坛消息;高邮电视台《视点特别节目》播出了“尧出生于高邮”访谈录;高邮人民广播电台《走遍高邮》栏目播报了“高邮:尧文化发祥地”高层论坛盛况及高邮尧文化研究情况;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和高邮中学协办的《秦邮文化讲坛》、天山镇党委和政府主办的尧文化专题讲座、市政协联谊会主办的帝尧知识讲座、康华社区主办的尧文化专题讲座纷纷讲解“高邮是尧文化发祥地”的相关论述。市文化局把帝尧作为高邮名人在邮都广场刻石介绍;市教育局把帝尧作为家乡名人编进乡土教材《东方邮都——高邮》;市旅游局将“拜帝尧故里,走邮驿之路”列为旅游口号,并拍了高邮旅游风光片《湖天邮歌》宣传帝尧故里。此外,市政府还委托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完成了《三十六湖秋水阔,苍烟一点指高邮——高邮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创新发展战略及策划》项目书,其中将高邮定位为“东方邮都,帝尧故里”。这一切,为帝尧故里——神居山文化公园的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学术认定让杨国宝及众多的投资商也吃了定心丸。杨国宝参与过无锡灵山大佛和三亚南海观音的策划,他听说帝尧出生在高邮神居山一带,就萌生了“三心”,想在山上树一座帝尧像:一是雄心,他要耗资1亿多元,用青铜220吨,建一座99米高的帝尧巨像,比灵山大佛还高11米。二是恒心,有人许以优惠的条件,邀请他去异地建帝尧像,他不去;有人千方百计为难他,他不退缩,一心想的就是要把帝尧像树在神居山中。三是决心,在资本运作过程中,资金链时有断裂,他吃尽千辛万苦,也要把它连接起来。他说:现在开发资金已经不成问题了,关键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把帝尧青铜像树起来。
树新地标 宣尧文化
99米高的帝尧青铜像建成后,将成为帝尧故里高邮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这是利用尧文化打造高邮的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巨大的宣传作用和迫切的现实需求:
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古代民族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这三大集团都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滨海东夷集团的龙山文化、龙虬文化、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在农耕技术、制陶技术、纺织技术、筑城技术、文字的发明、造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比过去认为代表中华文明起源的西北华夏集团的仰韶文化要高明得多,许多代表中华文明的事物如蚕丝、茶叶、瓷器、漆器等,无一不是起源于东南方。东南沿海作为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自古至今一脉相承。江苏高邮帝尧像将与山东诸城帝舜陵和浙江绍兴大禹陵一起,成为弘扬东夷文化的三座丰碑。
巨大的宣传作用。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过程中,很少看到系统地反映中华文明东源的文献,相反的,许多古代的文献如《周易》、《尚书》、《诗经》等都是在中原产生,无形中为中华文明的中原起源说造成了强劲的势头。有人认为我国东部长江下游缺乏文献,使用文字的历史被中断,和该地区频繁的水灾生态条件有关。现在,在高邮树起帝尧像,也为后代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恢复历史真面目的“文献”资料。帝尧像使帝尧故里从概念变成了实景,从佶屈聱牙的古文字变成了一目了然的视觉形象,既是让历史走出书斋的最佳途径,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的最好办法。对于当地的父老乡亲以及那些有意到高邮创业的投资者来说,这种宣传作用尤为显著。
迫切的现实需求。21世纪的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升级换代的旅游新时代,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过去那种“食、住、行、游、购、娱”式的大众旅游模式,而企望对景区、景点文化底蕴的了解,对景观环境的体验。神居山是里下河地区惟一集重要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山体峻峭,山中有湖,具有尧文化、汉文化的双重元素,体现了天人合一、山水共生的特质,是高邮旅游事业的抓手,也是苏中旅游景区的连接点。我们可以举办祭祖、参禅、拜水等特色活动,由此带动其他景区、景点都活起来。
另一方面,帝尧像也为进一步研究、宣传尧文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2007年底,中国先秦史学会和临汾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临汾尧文化高层论坛,进一步确认了“尧生高邮和尧都平阳(今临汾)并不矛盾”、“高邮和临汾都是尧文化发祥地”这一结论。会上,孟世凯为临汾市挂上了“中国先秦史学会临汾尧文化研究中心”招牌后,对高邮代表说:“我们也有意为高邮挂一个同样的招牌。高邮把帝尧故里作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我们是欢迎的。在高邮市完成帝尧故里——神居山文化公园项目之后,我们将再到高邮来开一次尧文化研讨大会。”由此可见,中国先秦史学会对高邮尧文化研究、宣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