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自强不息创新业 天道酬勤于鸿斌

2010-04-30 00:00:00    作者:虞万全 欧阳书兰 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记残疾退役军人于鸿斌的创业历程

 

“于鸿斌是我们身边的创业能人。”提起于鸿斌,汉留镇上到书记、镇长,下到普通百姓,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近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汉留镇三阳路2号的高邮市鸿斌沐浴用品有限公司,忙着倒水招呼我们的是一个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的身着普通蓝色棉服的中年人,他的双手十分粗糙,肤色黑黄干燥,一看就知道经常在野外工作。若不是镇里干部介绍,记者绝对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年人就是此次我们要采访的主角——鸿斌沐浴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鸿斌。见记者盯着他的双手看,他憨厚地笑道:“看看我的这双手,做事情嘛,肯定得吃苦。无论何时,都得保持在部队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啊。”

1981年11月,汉留镇富南村小伙子于鸿斌光荣入了伍;1983年10月在部队农场因公受伤,残疾七级;由于表现出色,1984年3月在部队入了党,同年7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三等功;1984年12月退役。

回到地方后,于鸿斌被安置到汉留镇供销社工作。他从最基层的普通售货员做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由于工作勤奋出色,1987年12月,他被提升为供销社农副产品经理部经理,专门负责黄豆、棉花等农副产品的供销工作。自其管理该经营部以后,该部门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元左右增加到30万元。

于鸿斌并没有沉溺在成功的喜悦中裹足不前。他想,汉留镇富南村的水土养育了自己,自己所在的部门是富了,如果能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不是更好?经过冷静的思考,他认为要想带领更多的村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就必须走“产供销结合,以销养供,以供促产”的致富新路子。他想如果能成功发动父老乡亲们稳定地种植一些行情好的农作物,对于自己的部门来说,相当于有了生产基地,“两条腿”走路,市场风险小,年收入肯定能增加;对于周围的乡亲们来说,也等于有了“木饭碗”。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呢?说做就做。1991年,他率先引进日本的“莱克”丝瓜(非菜用型丝瓜,专门用以生产丝瓜络),先发动少量农户种植了50亩,他则带领技术组专门辅导这些种植户。第一年种植户就实现亩收入2000多元,于鸿斌也从供销丝瓜络的生意中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一鼓作气,发动更多的农民种植“莱克”丝瓜。最高峰时,种植面积高达800亩。

然而,随着“莱克”丝瓜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丝瓜络供应量的持续增加,购销丝瓜络赚取的利润开始出现了滑坡。为彻底解决丝瓜络的产、供、销自主问题,挖掘出更多财富,1995年,于鸿斌到全国最大的丝瓜络供销市场——浙江省慈溪市考察。从与当地丝瓜络加工生产者的交谈中,于鸿斌得知,丝瓜络具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我国以及日本、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在洗澡时开始用由丝瓜络加工制成的浴擦来按摩皮肤,促进排毒(因搓澡本身也是一种按摩过程,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流畅通的作用,从而使体内毒素易于排出体外)。这种纯天然又有保健功能的“绿色”浴擦与当时市场上出售的化纤类沐浴用品相比,优势不言自明。

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于鸿斌认为汉留镇应该很适合发展丝瓜络深加工:一方面因当地农民已经对种植“莱克”丝瓜驾轻就熟,这对今后做大做强该产业有极大优势;一方面用丝瓜络加工生产出的浴擦接近原生态,必将受到全世界广大用户的欢迎,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于鸿斌开始有目的地仔细询问这种环保型浴擦的制作方法及所需要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等,完全掌握住了该项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考察回来后,他决定自己办一个丝瓜络加工工厂。

“江苏省都没有一个搞丝瓜络加工的,他能成功吗?能有效益吗?”当于鸿斌开始筹建加工厂时,当地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但于鸿斌始终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决心。1996年初,他克服资金、技术、厂房、销售、人员等一系列难题,以“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干劲,苦战6个多月,终于成功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丝瓜络加工工厂——高邮市宏昌丝瓜络加工厂。

厂子办起来后,于鸿斌已没有更多的闲置资金,靠东挪西借筹到第一笔资金投入了紧张的生产。1996年10月第一批产品面世。当他将自己的产品拿给委托加工单位——浙江某公司的质检人员检验时,对方也不由得啧啧称赞。

于鸿斌深知光有过硬的产品还远远不够。他又不辞辛苦,开始在浙江市场上寻找大小代加工订单业务,让自己的工厂能正常运转起来。经过近3个月的辛勤耕耘,于鸿斌终于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6年,他加工厂的利润达到了10万多元。

2000年,于鸿斌开始自己尝试着直接寻找进出口公司接订单,公司生产的环保鞋垫和绿色浴擦也开始直接打入欧洲市场,成为我市当年进出口业务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丝瓜络深加工给于鸿斌带来的可观收入,使他依靠创业经营人生的决心更大了。他已不满足于原有的产业,面对农副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他又开始有了新的想法。2000年,他开始承包供销社农副产品经营部,在更为广阔的供销市场上谱写自己人生的绚丽篇章。

世事难料。承包期还未满,2002年,供销社改制,四十岁的于鸿斌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被单位买断的现实。于鸿斌没有气馁,他自筹40多万元,买下了占地总面积4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原汉留镇水利站,作为自己加工厂的厂房。此时,高邮市宏昌丝瓜络加工厂也正式更名为高邮市鸿斌沐浴用品有限公司。

鸿斌沐浴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走上正轨后,对原材料丝瓜络的稳定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周边村民种植“莱克”丝瓜的热情,于鸿斌也对帮扶种植户更加尽心尽力。他将全镇所有丝瓜络种植户组织起来,牵头筹建成立了全市惟一一家丝瓜络专业合作社,不仅不定期组织会员学习各项先进生产技术,每年还组织他们召开3次现场会,演示、传授各项田间管理与采摘晾晒技术。

汉留镇曾钰村是于鸿斌最大的“莱克”丝瓜种植基地。最高峰时,该村种植面积曾达300多亩,使不少村民走上了种植丝瓜致富之路。今年59岁的4组村民姜国富就是依靠种植“莱克”丝瓜迅速致富的典型。他在2009年种植了8亩多“莱克”丝瓜,一亩地丝瓜络产量高达320斤,按照15元/斤的保底价出售给于鸿斌后,毛收入达到了38400元,这还不算在丝瓜田里套种收获的一茬小麦。

据姜国富说,他们组中有90%的村民都在种植“莱克”丝瓜。主要看重的就是于鸿斌给他们吃的这颗“定心丸”——保护价收购。因为有了这样的保证,他们才敢放开胆子种植。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在2002年行情最高的时候,丝瓜络的收购价格曾高达39元/斤,那时,一个丝瓜络居然卖到了65元,抵得上一根房梁呐!当年,他家的丝瓜络亩收入超到了11000元。提起这事儿,老人至今还激动不已。

一边是知道感恩的种植户,一边是讲信誉、讲良知、敢闯敢干的企业家,他们凭着相互的信任和合作,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越走越美好。

如今,高邮市鸿斌沐浴用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50万元,年利税已经超过了10万。公司生产的各类环保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备受推崇。公司现有员工15人,员工平均年龄达50周岁,年收入最高者有14000元,有效地解决了一批“4050”人群的就业问题。

除做丝瓜络的深加工外,于鸿斌还兼收“丝瓜水”(丝瓜藤被砍断后,自藤中流出的汁液),销往上海等各大化妆品生产企业,又闯出了一条“黄金”大道。农民们也因此一亩地多出了1000多元的收入。

2007年,于鸿斌成功地为自己的公司创办了网站,并开始在网站上“晒”鸿斌公司生产的各种产品。积极关注电子商务发展的于鸿斌,理想更高、眼光更远。

见自己厂址地理位置有极大优势,陆运、水运均极为方便,且库房面积就达300多平方米,于鸿斌又动起了兼职收购粮食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开始尝试收购小麦销往南方各地。2009年,他收购小麦100万斤,为我国南方城市的面粉供应做出了贡献,他自己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2004年,于鸿斌见到木材生意火爆,果断地和村里签订了12年的圩堤承包合同,开始在圩堤植树。如今,6000棵意杨均已碗口粗细,市值已达100元/棵。

就这样,于鸿斌立足农业、扎根农村、帮扶农民,在广袤的田野上开拓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天地。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退伍军人永不褪色的一面,不仅勇敢,有毅力,而且充满着智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