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乐器演奏奇人王先宏

2010-04-30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他是一位奇人,能够演奏18种不同的乐器,而且是笛子、葫芦丝青年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笛子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埙文化委员会会员,中国胡琴专业委员会会员。这位奇人叫王先宏,今年刚刚30岁,是从济南军区战士文工团转业到高邮的独奏演员、“高邮女婿”。

近日,记者在送桥镇有幸见到了王先宏,并欣赏了他的演奏。只见王先宏的双手在葫芦丝上轻快起舞,深沉和缓的音乐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一曲终了,他又拿起身边的排箫,激昂高亢的乐曲,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草原;紧接着,长笛将记者带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王先宏接连用二胡、钢琴等十几种乐器演奏了乐曲,令记者佩服不已。

提起学乐器的经历,王先宏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8岁时我就随父亲后面偷学乐器了。”王先宏说,他是安徽肥西人,父亲是当地剧班的胡琴手,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上了民族乐器,特别是悦耳、悠扬的笛声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从小受音乐的熏陶,但家人从来没有想过王先宏会从事音乐这一行。“因为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兄弟姐妹五个,我排行老三。一家人吃不饱穿不好,能有书读已经是很好的了,哪里还想到其他的。”小时候,王先宏一放学就要回家放牛,拾草等等,只有忙里偷闲时才偷偷地跟在父亲后面学习笛子和二胡。“只要有时间,哪怕是课间十分钟,我也会从书包里取出心爱的笛子吹奏一会儿,那时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

由于家庭困难,王先宏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了。“幸好有笛子和二胡的相伴。”王先宏笑道,在那段失落、无聊的日子里,家乡的村头、河边、田间、树林都成了他练笛子和二胡的场所,但亲友长辈却极力反对他吹笛子、拉二胡,他们认为吹笛子、拉二胡是不务正业,没有出息,多干活才是正道。面对责难,王先宏没有放弃对乐器的挚爱以及对音乐的追求,慢慢地,他的笛子和二胡演奏得越来越好。

就在王先宏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的命运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王先宏17岁那年,济南军区战士文工团来选拔有声乐特长的文艺兵,经人推荐,王先宏被带到征兵的干部面前,他吹了一段曲子,让征兵干部惊喜万分。“吹得真好,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音准和节奏感极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随即,征兵干部当场拍板破格特招他为文艺兵。

王先宏成了济南军区战士文工团的专业演员后,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乐器,接受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从乐谱都不懂到掌握18件乐器演奏技巧,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其中经历的艰辛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

入伍第二年,痴迷笛子的王先宏找到著名笛子演奏家刘凤山,想向其拜师。然而,刘凤山指出他运气方式不对,必须改成正确的才能收他为徒。错误的吹法已经有习惯了,一下子要改过来谈何容易,但是王先宏却做到了。

王先宏和蔡国庆合影

有了一位好师傅,并不等于说就能学会本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为了练就气、指、唇、舌一套过硬的基本功,王先宏天天练,天天吹,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过。一年后他的技艺大有长进,独奏获得了老师和战友们的高度评价。

一年后,刘凤山才知道王先宏每次去他那边学习,饿了就在一家小面店喝些面汤。刘凤山被王先宏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感动,又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吹埙,并且教他如何做人。很快,王先宏就成了济南军区战士文工团的台柱子。

功夫不负苦心人,王先宏终于学会了一手高超的吹笛本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此后他又自学了口笛、竹笛、巴乌、埙、葫芦丝、拉音笛、排箫等十多种乐器。他曾被山东省电台、电视台聘为特邀演奏员,先后参加演奏录制电视音乐、台播音乐、专辑音乐以及晚会音乐等60余首(部)各种题材音乐作品。

就在四年前,王先宏有缘结识了我市送桥镇姑娘詹龙娣,成了“高邮女婿”。“是美丽的高邮湖景色吸引了我,触发了我的灵感。”王先宏高兴地告诉记者,前年他谱写的葫芦丝曲《美丽的高邮湖》,已由天韵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成CD,并正在山东各地热销。《美丽的高邮湖》这首有着浓郁的高邮民歌特色的曲子,现在已被编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巴乌必备教程》中,在山东境内的齐鲁音乐学校、东方音乐学校、菏泽音乐学校等进行了广泛的普及。“以后我要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赞美高邮的美景!”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